(江西康展汽車科技學校,江西 新余 338000)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他們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進而也會影響其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應根據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來自家庭的環境和所處的特定校園環境,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困惑與矛盾。當前,中職學生在學習、成長、生活以及擇業與求職等方面表現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和諧、幸福感在不同程度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這些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塑造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在學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現狀下,家庭家庭因素是形成青少年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一個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一個人的智力、體力的成長,道德品質的發展,個性特征的形成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很多家長把教育學生的希望、責任全權托給學校,希望學校暫行“保姆職責”,對孩子的成人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造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家庭教育方面嚴重缺失。
在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中,同學們都是中考失利而進入中職學校,加上社會上一些人長期以來對中職學生存在偏見和歧視,中職學生幾乎成為“差生”的代名詞學生心理壓力較大。他們大多是做事信心不足,從而喪失努力的學習動機,加上他們初中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能力有限,聽不懂課,又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久而久之,感到處處不如別人,便產生自卑心理。
處于青春期的同學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因此,他們迫切希望來到中職學校后改變這種狀態,特別是剛進入職業學校他們自我意識空前增強、好表現、爭強好勝,渴望他人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希望獨立,但又不愿意接受“家長式”的管教。一些學生為了獲取別人的關注,他們存在較嚴重的逆反言行和舉動,日常行為喜歡搞怪、穿奇裝異服、梳怪異發型、抽煙喝酒等現象高于普通學校,他們也成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點。
斯賓塞說過:“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愉悅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不容忽視,如何能讓他們健康成長,在今后能夠很好的融入社會,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已經成為職教教師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1.重視班級氛圍。中職學校在進行技能教育的同時必須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由于現在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從來沒有經歷過挫折、打擊,所以他們在離開父母的庇護,遇到困難就會崩潰、逃避,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中職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他們生活在班級集體中,集體的一切都是他們成長的重要因素。改變這種狀態的方法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和平民主的學習環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和學風。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中職學生的健康心理更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健康文明且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會對學生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優化作用。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標語、畫廊、雕塑以及綠化設施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陶冶學生情操。不斷完善圖書館、舞蹈房、多媒體教室、車間等,讓功能教室成為學生汲取精神養料的重要場所。把升旗儀式、晨會、班會、作為校園文化的常規活動,開展各類活動的同時,我們力求做到班班行動,人人參與。
中等職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正處于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第五階段,即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首先家長要改變孩子的交往方式,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其次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如果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簡直是滅頂之災。再次家長的邊界感要清晰,要學會放手,還給孩子在學習上的主動權和責任感。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一個重要的依托,首先我們老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表現,若老師能夠及時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緒或行為變化,及時與孩子交流,與父母溝通,積極引導,我相信孩子們的不良行為會大大減少。其次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老師的暴脾氣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再次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增強對集體的歸屬感。
我們可以看到,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來警告信號。中職學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形成合力,不斷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我們身邊的青少年人群,畢竟我們也曾年輕過,也曾迷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