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縣杜林中心校區,河北 清河 054800)
小學生最初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靠朗讀養成的。學生在朗讀的時候,綜合使用口、耳、心、眼等多種感官,注意力更加集中,記憶效果更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通過朗讀,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朗讀過的東西就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的,我讓學生首先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用正確流利的語言進行朗讀,還要根據課文的內容讀出語氣,讀出節奏和感情。朗讀一篇課文,一是要讀得正確,會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二是讀得流利,也就是讀得連貫自然,注意句讀。三是讀得有感情,不僅要正確讀音、合適速度,還要掌握好語氣的輕重緩急,走進人物角色,體會不同角色的或好奇或喜悅或悲傷或思念或氣憤等等不同的語氣和感情,并以合適的朗讀方式表達出來。
當然,“以讀為本”并非簡單地一遍一遍地機械重復,而是讀一遍有一遍的目標,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讀這些內容的目的和意義,然后可以引導學生如何讀好。朗讀的要求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初讀可以布置學生找出不會讀的字詞,通過查字典等方法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然后通讀課文,讀懂內容,再讀課文依次體會標點符號、詞語、句子表達的效果和表達意義上的不同,注意文章的結構順序,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等。
顧名思義,感悟也就是感知而領悟。通過朗讀進行領悟,也就是讀書和思考二者要緊密結合,學生對課文有所領悟,就會讓學生逐步形成和提高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正所謂“善教者授其法也”。我們現在使用的部編版小學課本,每篇課文都是經編者多次地精心推敲,最后選擇確定的佳作,在啟智育人的作用方面都有著代表性,因此,教師在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點拔重點語句,通過朗讀,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受到教育和熏陶。比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中,“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在雨霧中歡笑。”在指導學生品讀這些句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情景播放有關楊梅樹吮吸甘露的圖景,啟發學生由其意景美,下雨的聲音,吮吸的樣子,山林的景象,聯想語言文字再進行描述。學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春雨輕輕地下,山蒙蒙,樹也蒙蒙,楊梅樹醒了,它伸伸腰,笑容滿面拌擻精神,咕咚咕咚,多甜美?。∵@真是“春雨綿綿潤楊梅啊”!優美的畫面,加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物美,景美,語言也美。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能讀出對楊梅樹的喜愛之情,同時課文的語言文字之美也會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閱讀教學中,教師適當地進行分析和指導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避免繁瑣多余的內容分析防止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緊緊抓住閱讀教學中逐級推進的課堂教學“三層次”即可。除了讀之外,教師還可布置大量的其他學習活動,例如說、聽、寫、思考、游戲等。讀是感悟、積累的重要手段與方式,同樣重要的還有“說、聽、寫、思考、游戲”等,這些也是積累、感悟、運用的重要方式。把讀書的時間更多地還給學生,教師要盡量壓縮分析課文所占用的時間。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币虼耍谡Z文教學中只有把字、詞、句等的訓練與讀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讓我們的“以讀為本”煥發出其特有的生命力與活力,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有望改善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弊端。
讀書不僅要要做到“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所謂“讀進去”就是邊讀邊思考,不要為了讀而讀,不要死讀書;所謂“讀出來”就是通過讀書,有所感悟。如教學《火燒云》,我讓學生反復閱讀這句話:“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并讓學生思考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紅”字用得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或“燒”字用得好。經過爭論,最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云在變化;……學生分別表達自己在反復閱讀之后的感悟,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避免單調乏味,有效辦法之一就是設計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的形式靈活的教學中充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就會有多種形式。比如按照閱讀目的,就有引讀、范讀、賽讀、評讀、品讀等。如果按照閱讀速度,就有速讀、慢讀、跳讀等。還可以讀與其它語文學習相結合,有抄讀,讀思、邊讀邊想象畫面、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表演讀、讀畫、聽讀、讀說、讀寫等等。總之,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除了有統一要求的閱讀內容之外,還要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自讀自讀自悟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形成積淀,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自主閱讀,放飛心靈。語文閱讀和感悟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精心選擇閱讀內容,堅持“以讀為本”進行訓練,在讀中理解、感悟、培養語感、陶冶情操。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積累,模仿,創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