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一)加強現代文學作品的背景分析。高等學校的文學作品教學,必須結合文學史的發展線索,聯系社會時代背景,加強文學作品創造背景的整體把控,從而培養學生較高的文學理論素養。例如,指導大學生閱讀沈從文的《邊城》,就要結合沈從文所處的時代,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作品以上世紀初期四川、湖南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作為地域環境,以自然清新的抒情筆調,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風貌。小說以純真淡雅的筆觸描寫湘西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極力彰顯湘西兒女人性的善良美好,具有現代文學純美的藝術價值。
(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小說《邊城》中的老船夫淳樸厚道,卻也是性格倔強、愛憎分明的老人,他為孫女兒翠翠的美麗容顏而自信驕傲,他內心的凄苦憂慮與自負自信交錯在一起。教師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體會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教師可以指導大學生的文學鑒賞方法,讓他們的情感體驗融入湘西邊陲自然環境的描繪之中,才能夠感悟沈從文小說純美自然的語言風格,體會作品語言"厚重、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的韻味。教師通過作品關鍵語句、關鍵段落的鑒賞分析,讓學生對作品的情感體驗走向美學層次的品讀。教師結合小說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典型形象,探究沈從文作品的美學價值,引導大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湘西“邊城”是一種怎樣的自然環境?作者心中期待的湘西文化具有什么美學價值?老船夫和翠翠的精神追求是什么?翠翠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是什么?這樣,教師設計引導性的問題指向,大學生就會體會到小說的人文色彩。
(一)加強詩詞誦讀教學,營造聲音的氛圍。高等學校的文學作品教學,涉及的現代詩歌教學必須加強誦讀指導,因為詩歌的誦讀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激情滿懷的詩文朗誦,是美學教育的基礎。不要以為朗誦是中學語文教育的要求,高校的文學作品教學更需要誦讀環節的導引,因為積極營造聲音的氛圍,引領學生傾吐心中的激情,是學生審美感情體驗的觸發點。讓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在高校的教學課堂響起來,那是現代詩歌教學的藝術熏陶和精神追求。同時,在現代詩歌鑒賞中,必須拓展現代詩歌的誦讀范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現代詩人郭沫若的《女神》、《星空》,艾青的詩歌選集《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經典篇章,可以人大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體會詩歌的磅礴氣勢,引發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這是現代詩歌教學追求的一種美好的境界。
(二)尋找文學創作的 “源頭活水”。理論是灰色的,智慧之樹是常青的。豐富的社會生活是學生創造的“源頭活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認識大自然,重要的是把社會情感體驗當做文學的創作的“源頭活水”。在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中,引導學生觀察領略自然風光,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同時感悟文學作品的魅力。這里就是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讓作品的美學價值在生活中得到印證,深刻感受生活中人們的喜怒哀樂,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樣,學生嘗試文學創作就會思如泉涌。
(一)加強作品結構和語言的鑒賞指導。教師培養學生現代文學作品閱讀深厚的文化素養,必須理清文學作品的結構線索,這是現代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的重要環節。例如,現代詩歌的形式靈活自由,感情表達或者委婉曲折,或者豪邁奔放……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在學習戴望舒的《雨巷》,可以應用多媒體資源,在影像畫面中,體會詩歌結構之美、句式的舒緩靈活之美、言語的含蓄內斂之美。同時,指導學生聽錄音朗讀,營造詩歌描繪的情景氛圍。例如,學生在感受憂傷的氛圍以后,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聞一多先生的《紅燭》、《死水》,與“雨巷詩人”的作品進行對比體會,戴望舒在“雨巷”中表達的一種憂郁的情懷。教師指導學生欣賞聞一多的《紅燭》、《死水》的配樂詩朗誦,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同時,體會聞一多先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引領學生課外閱讀現代詩歌名篇的興趣,這是現代文學作品教學的美學教育的一種方法。
(二)意境畫面的鑒賞指導。《荷花淀》表現冀中平原一帶抗日戰爭生活的圖景,贊美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冀中婦女支持抗日的行為。小說的題材雖為抗戰歲月,但沒有硝煙彌漫、血雨腥風、生靈涂炭的畫面,也沒有戰馬嘶鳴、炮火連天的情景,而是以輕松明快的筆調,淡雅幽靜的畫面,描繪當年的抗戰生活,歌頌中國農村婦女的美好心靈。美好的月下編席湖面中,荷花淀的月夜,溫情似水,寧靜而美好,水生嫂在月下編著葦席,等候丈夫水生歸來。皎潔的月光讓水生嫂腳下形成一片“雪地”,那葦席就是雪地的“云彩”。水鄉的“薄霧”、“清風”、“荷香”構成荷花淀特有的景象。水鄉兒女的勤勞與善良,多情與執著,對丈夫的綿綿情意融合在清風月夜中,這不是美好如詩么?平淡自然的語言敘述,全在不經意間,不事雕琢。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更是一種樂觀主義的情懷。
總之,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資源播放現代文學代表作品的風物畫面,引導學生思考作品的美學價值,體會作者的濃厚的人文情懷。通過教師的鑒賞指導,正確評價小說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觀點,切實提高高校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