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華電工程咨詢設計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前言:在鋼管混凝土拱橋的結構分析中,學術界關注重點在于靜力研究,關于動力分析的內容較少。將鋼管混凝土拱橋動力分析為研究對象,可填補研究空白,豐富橋梁結構研究理論,促進拱橋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某大跨度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選擇吊裝施工工藝,利用無支架斜拉扣掛纜索方式施工,橋梁階段間的連接通過法蘭盤實現,在弦管內灌注C55 強度的微膨脹混凝土。該橋梁的主跨長度為280m。橋梁的施工區域為溶侵蝕地貌,表現出較大的高度差。拱橋工程的地震加速度為0.1g,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1]。
在該拱橋工程的動力分析中,施工單位構建有限元模型,采用反應譜和時程分析法,獲取并分析拱橋的各個動力特性指標,驗證其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從而評估拱橋結構的合理性。
有限元模型為動力分析的基礎,技術人員可利用MIDAS Civil 軟件構建有限元模型[2]。在該拱橋工程中,技術人員將拱橋劃分為3168 個單元,共包括1807 個節點,通過MIDAS Civil 軟件中的桁架單元進行拱橋腹豎桿、扣鎖等部件的模擬;通過梁單元進行其他部件的模擬。在有限元模型構建完成后,結合JTGD 60-2015 版公路設計規范,向拱橋施加一定荷載。荷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1.2 倍的自重;(2)1 倍的混凝土收縮徐變;(3)1.4倍的拱橋經過汽車荷載;(4)1倍的沉降;(5)1.05倍的風荷載及人群荷載。在將所有荷載乘以1.1,即為拱橋的最終荷載。
應用MIDAS Civil 軟件對拱橋進行自振特性分析,選取前十階為分析數據,數據內容包括振動頻率、振動周期和振型。例如,在第一階,頻率為0.28、周期為3.53、振型為拱梁同向對稱橫向彎曲。然后,將該拱橋的振動頻率與三所特大橋的前十階振動頻率對比,分析拱橋的自振特性。觀察軟件計算的前十階自振數據,發現該拱橋的振型相差不大,以橫向彎曲振動、豎向彎曲振動為主,其中主梁只進行橫向振動,拱梁則同時進行兩種振動,說明該拱橋面內具備更大的抗彎強度,整體剛度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該拱橋和蒙華洛河大橋在振動曲線方面相差無幾,二者間的共同點在于矢跨比。就此,可以判斷同矢跨比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在自振特性方面,相差無幾。
按照公路設計規范的內容,由于該拱橋的單跨大于150m 可將其歸屬于A 類特大橋。就此,選擇50 年超越概率10%(簡稱為“E1”)與50年超越概率2%(簡稱為“E2”)為地震動水平,計算拱橋結構的抗震設防。在反應譜分析時,選擇恒載和地震作為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偶然組合,在上述兩種地震動水平下,明確拱橋的軸力與彎矩,以此開展反應譜分析,明確拱橋中主拱的薄弱部位。
在E1 條件下,拱腳位置的軸力為21.11、彎矩為854;1/4 位置的軸力為12.31、彎矩為422;拱頂位置的軸力為13.3、彎矩為381。在E2 條件下,拱腳位置的軸力為22.11、彎矩為840;1/4 位置的軸力為14.79、彎矩為431;拱頂位置的軸力為13.55、彎矩為1326。
根據反應譜分析的結果,該拱橋主拱的拱腳位置、1/4 段和拱頂位置,屬于薄弱位置。尤其是拱腳位置,其軸力數值最大,在后續施工中,施工單位需加強拱腳位置,保障結構穩定性。
在動力時程分析中,需將已有地震記錄為基礎,選擇最適合拱橋結構與地理條件的地震波。在該拱橋工程中,有三種地震波適用與其條件相符。在E1 條件下,1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1.23;2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2;3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0.23。在E2 條件下,1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2.09;2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3.41;3 號地震波的動力時程為0.4。結合動力時程分析,發現3 號地震波為該拱橋結構的最不利地震波形式,將其為基礎,計算3 號地震波形式下,E1 和E2 條件下的拱橋主拱軸力和彎矩。
在E1 條件下,拱腳位置的軸力為22.47、彎矩為907;1/4 位置的軸力為16.07、彎矩為544;拱頂位置的軸力為15.07、彎矩為2328。在E2 條件下,拱腳位置的軸力為25.07、彎矩為1238;1/4 位置的軸力為17.07、彎矩為743;拱頂位置的軸力為15.84、彎矩為3259。可見,在該拱橋結構中,彎矩從拱腳到拱頂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拱頂位置彎矩達到最大。在最不利地震波形勢下,其主拱軸力仍處于規范要求內,說明該拱橋結構相對合理。
結論:綜上所述,在鋼筋混凝土拱橋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可利用MIDAS Civil 軟件構建有限元模型,結合公路設計規范,向拱橋施加一定荷載,開展自振分析、反應譜分析與動力時程分析,獲取拱橋的動力特性數值,分析拱橋的結構特點,驗證其是否滿足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