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富
(貴州省沿河縣新景鎮教育管理中心,貴州 沿河 565319)
引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繁瑣雜多,加之文綜試卷考題眾多,開卷考試時學生要想提高做題效率,便需及時從冗雜的課本內容中及時找到可用信息,因此,復習時必須突出重點,高效復習。下面筆者主要以自身復習指導經驗為參考,談談自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中考復習的幾點看法:
對于每一節復習課,教師除了要自主備課外,還需有集體備課的意識,積極借鑒其他教師的備課經驗,博采眾長,以協力攻堅。要依循新課標和考試說明的相關規定,就每一課時的課程目標做詳細化規分,如重難點、易錯點、易漏點的攻克。及同課堂講解的每一項流程,比如,知識導入、閱讀思考、分組探究、問題回答、講評解析、成果檢測等,也即“導、思、議、展、評、測”六環節的活動內容和訴求都需做好精細化規設和布置[1]。一般而言,一節課四十五分鐘,盡量留出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來開展“思、議、展”三項活動,備課時需詳細考慮到學生在“展”這一環節也許會遇到的大致問題,在講評時盡量給出全面、精確的答復,而并非含糊其辭的回答。尤其是考試說明中羅列的知識內容、考情考綱的改變、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對應等等,都需逐一講解清楚,此外,還要注意做好同類型知識的總結、易混內容的區分、配套練習題的搜集選取、課本內容的歸納重組,以防出現知識點過于瑣碎或容易混淆的狀況出現。唯有在備課環節用足耐心、精心準備,方可以最大化強化課堂短短四十五分鐘的復習效率。
其一突出每一單元、每一小節的知識要點,課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同時結合知識要點給學生尋找一些時事素材,讓學生自己聯系時事自主找題、出題、做題,在背誦、尋找、解答的探究過程中強化對要點知識的掌握。知識檢測要貫穿于中考復習的每一個環節,可以以試題考察、課上抽背等形式進行,要明確一點,強化記憶是先決保障,深入理解是本質所在,高效復習要把好記憶和理解兩大關口。
其二概括課本內容,突出專題知識,課本知識點的精簡和概括是專題性基礎復習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盡量將繁瑣的課本內容細分為一個個專題知識來復習。做好歸類整理,著眼基點,把握要點,剖析難點,攻克難點,思考疑點,拓展盲點,實現專題知識復習的精簡化和清晰化[2]。知識點復習完畢后,多設置一些簡答類、材料類題目強化鞏固,處理好學生復習過程中最普遍的“為什么”問題。
其三技巧強化,主要解決學生復習過程中深受困擾的“怎么辦”問題,重點在于在日常專題復習中尋找不足之處。例如:審題障礙,無法從題干信息中提煉出有用信息;答題模糊,抓不住重點,文不對題,沒有條理,缺乏針對性,答題語言不夠嚴謹,書寫潦草......這些都是導致考試時拿不到高分的重要原因,要想攻克這些錯誤,減少不必要的失分,就必須從點滴做起,有意識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總之,在復習指導中,教師必須要意識地注意解題技巧的傳授,做好針對性指訓練,還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正視每一名學生的表現,只要學生表現出進步便適時給以激勵和表揚,使他們有信心繼續復習。
反映時政熱點、焦點問題、熱議新聞一直以來都是中考《道德與法治》出題、命題所遵循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是響應理論結合實踐,凸顯試題實踐性、真實性的重要要求。縱觀近幾年的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時政性內容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在中考復習指導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多熟悉重要的黨政方針、關注社會熱點。并將這些熱點內容同固化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探尋熱點同理論的整合點和關聯點,進行專題性學習,細化而言,即用課本理論知識來剖析、闡釋時政熱點,為固化課本理論添加更多活性時政因子。在時政熱點的選取上,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其一,選取同課標和考綱要求相符合的時政素材,不能舍本求末;其二,遵循國內先于國外的原則,盡量選取那些兼具時效性、長效性和整體性的熱點新聞;其三,凸顯區域特色,基于本地發展,特別是本地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件、大新聞、中心人物等等;其三,盡量選取那些不易激起負面影響的新聞,如一些弘揚主旋律、響應政策號召、傳揚先進精神的新聞素材[3]。
在復習時,無論是復習課本基礎內容,亦或做習題、讀材料,切忌刻板性的生硬記憶,要學會觸類旁通,一隅三反,既要“活學”,又要“活練”。所謂“活學”,即學會就課本內容加以剖析歸納,精煉課本主干內容,將那些同生活、同時政相關的知識點作為復習關鍵點;所謂“活練”,即在海量試題、參考資料面前要懂得取舍和整合,將同類型的題目作對比,歸納答題視角、探尋答題規律。
結束語: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高效復習,必須基于學科特色,緊隨考綱要求,聯系學生學情,盡量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融洽、多元寬松的開放式復習環境。此外,教師不但要自己提煉要點,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抓重點,掌握高效復習的方法,使學生可以與時偕行,在提升中考《道德與法治》成績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品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