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榮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廊坊 065800)
許多教師往往只回答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的問題,把這些學生的答案作為小組的標準答案,而不考慮其他學生群體是否有相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建議,忽視其他學生的感受。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并沒有真正的融入到合作學習中,只能按照其他學生的看法來學習,從而僵化了數學思考的思維。
在新課程標準下,許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但由于客觀和主觀等諸多原因,如班級人數過多、群體容量過大,課堂教學顯得極為喧鬧,甚至一些學生趁機做小動作,沒有按照教學目標進行探討,在整個小組的討論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只是簡單的把幾個人分成一組,學習成員之間分工不明缺,缺少相應的責任,并且小組成員之間關系比較松散,沒有組織領導者和組織協調者,所有人都暢所欲言的后果就是比較雜亂,你一言我一言語各抒己見,討論缺乏頭緒,抓不住中心問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更無從談起。
有的小學數學教師上課過分追求形式完美,課本內容面面俱到,且增加諸多輔助性內容練習,注重知識的灌輸量。這往往使學生還未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和有效的討論,教師就已提問并且給出答案。小學學生根本沒時間去探討思維過程與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走了過場。
在小組合作學習前,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準備充足的學具和時間,讓學生有條件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小學數學老師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自身善于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的情況時,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經過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的討論,集思廣益,最后達成一致意見。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小學數學老師通過實踐或者講解,來給出正確的指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小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小組合作學習數學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的操作和目的。小學數學老師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范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數學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另外,適當的完成一些小課題也是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合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僅僅由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討論問題,教師也需要適時地參與其中,了解學生談論的關鍵在哪里,對于問題的認知達到了哪個層次,是否真正地談論在關鍵點上,及時地發現過程中的問題,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指導評價合作學習。只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安排每一個小組之中的小學生在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之前能夠獨立地思考,保證所有的小學生都具備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安排小學生們參與小組討論,讓他們大膽地講出個人的看法,從而產生小組集體的看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人與人間的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通過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更好的讓學生實現相互間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在共同期望目標的激勵下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真正實現合作學習,為課改下的教育開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