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曼
(廣西河池市大化縣雅龍鄉鎮西村小學,廣西 河池 530818)
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也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標準中,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傳統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偏向于批評式教育,拉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積極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教師也應當采用賞識教育的形式,給予學生充分地尊重和賞識,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從而助力語文高效課堂的生成。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育理念是應試教育,單純地按照學生成績的優劣,對學生給予點評,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發展情況,顯然,這與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是相違背的。同時,由于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使得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關懷,因此,會逐漸喪失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信心,以至于降低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所以,在當前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賞識教育的模式,指出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和進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知識的信心。
例如,在向學生教授《落花生》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語言,讓學生肯定自己的學習效果,從而形成自信。在課堂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課主題思想的認識效果,教師向學生提出“通過對本篇文章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么深刻的道理呢?”的問題。隨后,學生根據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向教師表述自身的答案,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的能力有限,當學生向教師表述了自身的想法后,教師能夠發現學生的答案存在一定的不足,于是,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答案中的正確部分,并對學生給予一定的引導,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逐步解答出正確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肯定的回復,能夠讓學生堅定自己的思想,從而更加積極地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主題的思索,完成對本節課的學習。
顯而易見,在向學生教授語文學科中,教師采用賞識教育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形成學習的信心,從而提升認知語文知識的效能。
在以往的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學生在被動的位置上接受教師的講解。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盡管學生在課堂的開始能夠保持較高的集中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會逐漸出現走神等情況,消減進行語文知識認知的興致。所以,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性,教師可以將賞識教育引入課堂之中,讓學生勇于在課堂中表現自己,從而在逐步提升學生課堂本位性的同時,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促進語文知識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中,教師就可以注重給予學生尊重,讓學生基于自身的作用,逐步完成對本節課的認知。在課堂中,教師先根據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習小組人員的安排,之后,教師圍繞《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中的內容,向學生設定進行相互交流的任務,指出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向。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分析本篇文章,從而基于組員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討論,實現《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的有效認知。在學生自主開展討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從而實現良好教育氛圍的創建。
不難看出,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賞識教育,促進課堂良好氛圍的搭建,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語文知識的討論。
在將賞識教育應用在語文課堂時,教師應當認識到,不同的學生之間是具有一定的差異的,因此,教師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激勵性言語,促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在教師的言語中,都可以獲取力量,主動完成語文知識的探索。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當語文綜合素質不佳的學生,在朗讀文本時感情表達恰當,聲音洪亮,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優勢,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而對于語文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教師也應當針對學生的每一個亮點,為學生及時地點評,給予賞識,讓學生更加肯定自己的學習成效。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應用賞識教育,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肯定自己學習價值的過程中,提升認知語文知識的信心,從而堅定不移地跟隨教師的腳步,完成對語文知識的探索,逐步實現高品質語文課堂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