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平陽縣鰲江鎮第十三小學,浙江 溫州 325401)
眾所周知,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能夠讓學生知識面得到有力拓寬,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自學熱情,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均得到有序化培養。新時期,在素質教育大旗下,核心素養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關注的教育重點。同時,如何正視核心素養的概念,解讀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內涵,并適時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奠基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亟待處理的問題。
從客觀角度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一種迎接挑戰以及面對難題的綜合素質。其所涉及的范圍較多,主要包括文化基礎方面、自主發展方面以及社會參與方面。該教育理念的本質目標旨在培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精尖、創新型人才,要求學生不但要具備良好的學識能力,而且也要有著較強的團結協作、處理信息、實踐創新、交流交際以及社會責任等能力。這種目標在本質上和語文教學存在不可分割和相輔相成的關系,加強該教育理念的滲透,一方面能夠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還能改變其意識形態,為他們的健全發展奠定基石。
結合小學語文的閱讀素養主要涵蓋了四個方面:其一,語言能力,該能力既是是語文素養的基礎,也是語文素養的內核,其主要體現在漢字以及漢語言的規律認知與實踐運用方面。其二,思維能力,即要加強對學生思維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深刻性以及敏捷性等方面的鍛煉。其三,審美能力,即學生能夠對語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結構設計以及中心價值形成認知,能夠審視其中的內涵精髓。其四,文化傳承,即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感知傳統文化的精妙所在,獲得文化視野與文化自信的同時,能夠推動傳統文化的宣揚與傳承。
諸多教育實踐證明,教師若想實現學生語言能力以及語感的提升,就必須做好積累工作,依托大量的閱讀,來讓他們不斷充實自身的文字倉庫,以此來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實,為學生后續的學習以及成長奠基。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其一,課文積累。教師可指引學生以自讀的方式來逐步獲得語感和語言能力的提升。期間,如若遇到不理解或不認識的字詞,學生可通過自主查閱字典或詢問教師等方法來獲得正解,從而深化自身對語言文字的認知。期間,教師在講授詞句時,應當開展延伸性教學,從而讓學生能夠認識更多與之相關的詞組與句子,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其詞句儲備,助力其語言能力和語感的發展。其二,課外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依據教學內容,指引學生閱讀相關的讀物,如在講授《景陽岡》時,教師可指引學生閱讀《智取生辰綱》、《風雪山神廟》等水滸橋段,從而在擴展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為他了提供更多培養語感、提升語言能力的契機。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觀念以及經驗所限,部分教師常常過于重視字詞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和語文思維培養的重視度,這顯然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對此,在核心素養要求下,教師應當重視思維教育的滲透,依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意識的提升。例如,在講授《荷花》時,該課文屬于寓情于景性質的文章。故此,教師可首先指引學生對各自然段展開閱讀,并設置以下問題:段落大意如何?作者如何描寫荷花的形象?其中蘊含著哪些情感?等。最后,教師再與學生一同探析出相應的答案。通過這種提問+任務形式的教學不但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契機,從而為其閱讀和語文思維的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性內涵。所以,在閱讀教學時,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授,另一方面也要對語文的人文之美加以挖掘,以此來熏陶學生的審美意識。而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單純依靠言語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對教學形式加以革新,如何將當前較為時興的小組合作引入到課堂中來,以合作之力豐富學生的鑒賞認知和審美思維,促使其審美素養得以良好培養。例如,在講授《墨梅》時,教師可秉承異組同質原則,組建多個詩詞小組,指引各組進行:場景描述、內涵分析、背景探討以及情感分析等活動,最后讓各組依次闡述自身的答案的同時,給予其一定的點撥和指引,并與學生一同就詩人思想與文中情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讓他們得到良好啟發,獲得正向化的審美和價值觀指引。
在核心素養下,語文閱讀教學既可以被看作成一個語言知識和能力教育的過程,又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傳承文化的活動。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加強傳統文化的挖掘,彰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切實發揮其育人優勢。例如,在講授《望天門山》時,教師可依據信息手段之便,展示相應的音頻與微課,創設信息技術形式的語文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和深刻地體悟到其中的內涵與情感,為其熱愛詩詞文化、熱愛祖國情感的培養奠基。又如,在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前后,教師可舉辦以節日為主題的閱讀或朗讀大賽,這樣既能促進閱讀教學,又能深化學生的文化認知,促使傳統文化得以良好的宣揚與傳承。
總之,在新課改旗幟下,語文教師應當牢記自身育人使命,不斷延伸和探索教學方法,以閱讀教學為基礎,將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來,從而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做好奠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