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珍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西寧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各個單元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對教學方式的合理選擇,教師可以通過“自由閱讀”“整體識字”“以文帶文”的方式來完成單元教學任務,使得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擴展同一對象文章,其目的是為了對內容進行豐富,在引導學生閱讀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高爾基《童年》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對作者童年時的經歷進行仔細閱讀,體會作者童年時的艱辛,這樣的作品對今天的小學生仍然具有啟迪作用。這一作品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時期,高爾基通過半自傳體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動蕩,全景式的向讀者展示了當時蘇聯社會的陰暗,同時也展示了自己母親的種種不幸遭遇,對舊社會窮苦女性的悲慘命運進行了側面烘托。小學生閱讀這樣的文學作品可以使其思想深度以及廣度得到有效提升。
對于“1+N”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來說,其中的“1”所指的是教材中的單篇課文,類似于圓形的圓心;而其中的“N”則代表單品課外文章,也可以使一組閱讀材料。這種“1+N”的課外閱讀模式的應用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使得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找到了多個突破點,可以使學生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學生的閱讀視野也勢必會變得更加開闊,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綜合閱讀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目標得到實現。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日常引導閱讀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態以及心理狀態進行明確,要引導學生如何發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對文章所表述的內容進行總結以及揣摩。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文本閱讀的時候,首先應該要求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并且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應該準備工具書,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來查找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詞,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述的內容。其次教師還應該向學生介紹讀書的順序,先閱讀哪種類型的書,當自身理解能力以及閱讀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之后再去閱讀哪一類書籍,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更加理想。我在進行語文課外閱讀引導教學的時候,通常會讓學生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閱讀:第一,明確閱讀目的。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應該注意對閱讀目的進行明確,要為學生確定預習范圍,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文本中的重點以及難點。當學生可以做到帶著問題進行文本閱讀之后,其閱讀效果勢必會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也會更高;第二,要鼓勵學生產生質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因該注意鼓勵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產生質疑,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預習的時候,不僅僅要對重點的詞句進行抄寫,同時還應該將自己不動的地方詳細記錄下來,在上課時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針對性分析。
對于“一課帶一組”的教學模式來說,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并且發揮出了理想的效果,主要是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來實現對一組文章的拓展閱讀,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小學生的視野,使得教學活動效果更加理想。在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應用的時候,應該注意對運用型以及比較異同型等方式進行合理應用。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吳承恩《西游記》一文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對其內涵進行擴展,要引導學生關注古典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人文情懷,在使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同時,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通過對“一課帶一組”拓展閱讀模式的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課外文本拓展閱讀興趣得到了激發。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背景之下,教師應該注意對“1+N”的課外閱讀模式進行積極落實,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獲得更加真切的閱讀體驗。教師還應該及時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并且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反思,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使得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