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素萍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一完小,貴州 銅仁 554100)
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毋庸置疑,學生的個性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有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同時,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使課堂充滿樂趣。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都是不同的,這種特殊的生活和社會文化氛圍導致了不同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策略。就算是雙胞胎,外表相似,思維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差異,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衡量每個學生。例如,內向的學生不敢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錯誤被嘲笑,如果老師不能充分發揮他的個性,就很難給予鼓勵。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生活教育體現了“知識就是能力”的教育理念,也算是打破了傳統的舊教育,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數學的個性化教學。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發散,他們會對有趣的東西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運用數學知識。要實現教與行的統一,必須做到“教”、“學”“行”相結合,這一理念需要在教學中貫徹和實施。
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有些學生聽課很安靜,只是偶爾做筆記,而有些學生則從頭到尾做筆記,有些學生喜歡和別人交流,而有些學生喜歡自己解決問題。不同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同,教師應該尊重自己不同的學習風格,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學習風格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前依照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備課。教師可以先把一些喜歡的問題放在一邊,留出一些時間來引導他們學習,同時也給學生有自習的空間。這樣,課堂上既有講課時間,也有自學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除了課堂教學方法,作業也應該有所不同,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選擇分步作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作業,發揮自己多學的主動性。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老師需要給他們一些基礎作業,鞏固學習效果。從課前準備、課堂出勤、作業布置等方面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過去,教師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完全基于差異化理論,隨著新課程改革,這種基于分離理論的評價方法已經受到學生的排斥,特別是在小學。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各種有趣的東西都感興趣。因此,應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納入考核內容。比如,可以安排手工作業,通過完成手工作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展開更全面的評價。另外,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前后比較,例如,這個學生考試成績不好就以為學生在這段時間學習不好,可以第二次考試后比較兩次測試的學生是否有變化,以便進一步分析學習效果。縱向比較是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客觀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負面評論過多,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受到打擊,會產生抵觸情緒,不愿學習。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令人鼓舞,學生就會更積極地努力學習。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為學生的學習設置障礙。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個性化評價,找出學生的閃光點,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評價,使每個學生盡可能獲取客觀的評價。
為了讓學生積極學習,老師們越來越注重面對面的表揚,像是口頭表揚,還有的老師會給學生送小紅花,以此鼓勵學生學習。而有的有些老師會用‘棒棒的’類似詞語來鼓勵學生。不過,每件事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把握,教師不應為了表揚而盲目表揚,否則表揚就會失去意義。好的表揚方法和表揚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學生的學習,但必須適當。太多的表揚會使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沒有真正的判斷,可以多表揚一些差生,而對一些好學生,則可以建立適當的競爭機制,讓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要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真實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少數優秀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化教學,與學生融為一體,共同進步,使學生得到好的學習跟全面發展。
個性化教學對于教育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教學方式,學生發散性思維強,生動活潑。因此,教師應依照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教師的教學來說是一大挑戰。教師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會用視頻、動畫等有趣的多媒體手段激活氣氛,實施個性化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促使教師轉變觀念,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模式,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