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彬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學生的教育發展問題也在逐漸被重視中,尤其是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信息化時代已經降臨,帶給高校在社會政治環境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巨大轉變,并且對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高校的政治思想課程帶給學生的不只是思想道德知識的學習,還有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所以,學校應意識到政治思想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的教學中。本文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入學生參與機制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觀念,以及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符合社會和國家要求的品質特性。伴隨我國新課改的教育目標要求,我國的教育核心已經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教育。受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政治思想教育強調教師作為教育者,成為學習的主體,沒能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需求,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只能被動地吸收教師講解的知識,失去了學習政治的積極性,缺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索性會逐漸匱乏。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同感。
思想政治教學是具有政治特點和意識性的特殊教育課程,同時也是國家培養人才弘揚國家責任精神的關鍵渠道。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創新型的教育方法,課堂氣氛過于嚴肅,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性格和時代特點,致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產生逆反心理。所以,通過提倡高校教師引入參與機制的教學方法,以學生作為思想課堂的教學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制作和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討論課堂的細節到最后的更改決定,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滲透細節、自我思考等實現自己作為教育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之前的教育弊端,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對思想政治的學習產生高度的認同感,提升高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生總體的思想政治水平。
參與機制教學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其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參與課程的設計,減弱了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將教師與學生的地位進行了轉換,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從旁引導。參與機制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的了解,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學指導,以興趣為基礎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要求高校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及時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運用情景模式法、微課、信息科技等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進行小組的討論研究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教師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有利于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并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繼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課程設計都是由教師單獨設計完成的,學生完全沒有機會參與到教學設計的流程中,只需要參加期中和期末的課程考核及評價階段的反饋,這種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實用性較差。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環節,其建立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的。所以,教學課程設計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學生是可以參與的,并且課程設計是教學的初步構想環節,更需要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通過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根據其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與教師商討相關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特點,認真思索教學內容,增進學生對課堂的熱情和參與度。
教學準備是順利開展參與機制教學的基礎,經過課前的充分準備可以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學生通過參與教學前的備課提高其課堂參與度。例如,學生課前與教師討論研究教學目標、分配教學內容工作、明確學生的參與形式、制定相關的計劃等環節。學生通過與教師一起進行課前的準備,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獨立能力。在課前準備環節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友好的溝通討論,方便師生對于教學準備階段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促進教師引導高校學生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準備理解,學生通過參與課前準備,可以提升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引發學生對學習的探索思考,學到實際的理論知識內容。
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入學生參與機制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參與機制的教學方式為師生之間構建了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提升了學生對于思想課堂的參與度,增加了高校學生對于思想課程的認同感,促進了學生的整體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