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杰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林業東風小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在如今的小學美術的課堂上,對于學生們色彩感培養的教學方面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教師的美術教學太過于形式化,根本沒有辦法深層次的激起學生想要額外學習的興趣。還有部分教師認為美術教學就僅僅是教給學生們一些基礎繪畫知識或者是在教學課程中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從而對學生色彩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這種表面化形式化的教學方式,不但沒有提高學生們的色彩感甚至因為學生們毫無興趣而無法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第二,在對學生們進行色彩感的培養的教學課堂上,沒有對學生們起到充足影響的作用。在上課時,給學生進行完課堂任務的布置后,就任由學生們自己學習。這樣一種毫無引導的教學課堂,尤其是小學生的教學課堂,會造成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十分低。第三,在進行色彩感培養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并沒有從實際出發聯系生活。美術課堂上所有的色彩皆來自于生活中特有的色彩,因此色彩感培養的教學不應脫離實際,不然會導致學生們有一種抽象感,導致他們學習興趣減少。
在小學生的美術課堂上,對學生們的色彩感進行提高是教師們的關鍵任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懂得正確引導學生。以教授“三原色”為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運用“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顏色的原理”給小學生們列舉出實際的例子。例如“將藍色與紅色進行的顏料進行混合,就可以呈現出浪漫薰衣草的紫色”,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些卡片,讓學生們在上面進行三原色的色彩混合。當學生成功完成“藍色加紅色等于紫色”的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其他顏色的調配,當學生們都完成后,教師可以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卡片的顏色是怎么調配的。該教學過程不僅調動了學生們對美術探討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色彩感。
由于小學生們的定力本身就不高,且又不具備主動多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們對該科目能否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多加入游戲環節,來增加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以“彩線連彩點”的課程為例,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們的主動學習性,可以借助“找朋友”這一游戲環節,首先讓學生們隨意畫一條顏色的彩線,然后教師就可以問“什么顏色的彩點可以與藍色彩線的同學成為朋友呢”?之后就可以讓同學們自行去找到與他們彩線對應的彩點。這樣的游戲不僅讓學生們認識的顏色更加豐富,還可以提高學生們感知色彩、搭配色彩的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在卡片上隨意調配出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比一比誰的顏色調出來的多,都是怎么調出來的,這種方法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對顏色認知度的水平。
每個事物對美的呈現方法都是不同的,比如音樂是用旋律、美術使用線條等等讓學生們感受到美的表達方式,而如果將音樂結合到美術中去引導學生學習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流動的顏色”為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各種流動化的顏色,而這些可以利用音樂來實現。比如在教導學生們認識紅色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旋律激昂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們了解紅色代表熱情。在教導學生們認識藍色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緩和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們了解藍色代表平和。在音樂和美術結合的美術課堂上,學生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音樂的旋律來體會美術的色彩,這樣當學生們第一時間聽到音樂聲音時,就可以聯想到美術中的色彩。
理論與現實結合,就是讓學生們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感知各種色彩。在自然環境中,最不缺的就是色彩,最缺的就是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可以從課堂引導,讓學生們充分發現環境中的色彩,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色彩感。
以“走進大自然”的課時為例。教師在講述這堂課時,可以將課堂移到室外,讓學生們切身的感受各種色彩。比如“藍色的天、白色的云、粉紅色的花、墨綠色的樹”等等,讓學生們通過雙眼感受色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將不同時刻的天空的顏色畫下來,可以直接觀測到色彩之間的差異,來提高學生們的色彩感知能力。
在我國的美術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們掌握色彩認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熟悉了解各種色彩,是美術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應該太過于形式化,而應該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教學中進行充分引導、在游戲中感知色彩、在音樂中體會色彩、用理論聯系實際等等方法,使學生們感知色彩的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