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毅
(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區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三門峽 472001)
素描教學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是人們往往以為素描只是一種造型練習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個獨立的畫種。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藝術,具備一切造型藝術的共同點,也能藝術地、能動地表現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質。因此,素描歷來是被作為“造型的精華”、“繪畫的根基”。筆者根據自己在學習和素描教學中的心得,認為畫好素描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技法時,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物象方法,它與學習成績的優劣和進度的快慢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掌握了以下兩種觀察方法,就會把形體看得更準,表達得更形象。
當一只老鷹從高空中找自己窩的時候,能正確地分辨出自己窩的外形而不會找錯,可見任何事物都有區別與其他物體的特有的外形,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在作畫中能夠把握這種剪影,就可以畫準物體的大致形狀,這種觀察方式可以貫串我們作畫的始終。
在作畫中,我們可以找到占據畫面主體的最大物體帶動其它小的物體,分析、比較物體之間的比例空間。同時在看不同的物體時,用眼的余光比較著看其他物體,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體的結構關系,以及不同物體本身的空間凸凹關系,形體與形體的相接關系。
用以上兩點觀察方法觀察物象,再加上對所畫物象的敏感,就會更有力地表現對象。安格爾說過:“最好是讓模特一下子使你震動,而你們則立即產生深刻印象。”
對整體的重視并不是說只夸大整體而忽視局部細節的深進刻畫。整體和局部是對立同一的關系,并不存在純粹的“整體”,整體的豐富性有賴于對局部的深進刻畫。所以要從透視和結構上進一步理解。
透視是從西方遺傳過來的傳統繪畫的理解物體的方式,分為三種:1.大氣透視;2.消逝透視;3.線透視。大氣透視指音調因大氣的阻隔而會產生遠近的虛實變化。
結構是指我們所見物體的構成,以及各體塊組合連接關系,它占據一定的空間,并呈現一定的外形特征,所有的空間音調一定要符合畫面的結構和物體本身的構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礎練習離不開對物體結構的分析和理解。從結構方面熟悉,由構造上把握,可以增加表現的深刻性。這就要求我們要輪廓正確、留意整體。要求輪廓正確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辦法,這里所說的輪廓正確并不是說要在素描的第一階段就細摳輪廓。我認為第一階段打輪廓時能做到構圖恰當,比例正確,要點鮮明,形象明了,就應該說是輪廓正確了。在素描練習過程中,應當要求中職生在每一階段都要不斷使輪廓更精確,特別是要求學生不要將就輪廓的錯誤,那種明知有錯而湊合了事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假如在基礎練習中總是犯輪廓不準的毛病,就不能獲得物象結構的知識,就會造成不善于敏銳正確地表現物象特征結構的缺陷。
筆不僅是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和力的方向性,同時也體現了畫家的藝術素養和力的方向,畫面中除了應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使畫面的效果更加多變,更符合畫家對畫面的要求,同時也留意筆法,畫面中要講究“氣韻”,筆法的應用要符合氣的需要,用筆要做到正確,隨意并符合畫面結構次序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實踐,積累經驗。鼓勵中職生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它們的主張和特點。這樣能夠使中職生擴大知識面,開擴眼界,有助于提高繪畫水平。我不主張在素描基礎練習上,采用變形的手法,在打基礎的階段,“變形”輕易養成主觀隨意的習慣,但并不因此而反對有些素描對物象的結構進行一定程度的夸大乃至公道的夸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主要的,但學生的主觀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現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素描表現過程中,要探索點、線、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運用,不斷總結,積累有效地表現對象,表現感受,形成畫面的語言經驗,不研究畫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氣。“所有偉大的畫家都是表現空間的!”這句話道出了空間的表現在畫面中的需要,我們畫畫是在平面上進行創造的,對象的盡對空間,對于畫面所能傳達的只是對象上面的形與色的空間關系,而這種關系在基本功練習的諸要素中,是屬于比較難的一個課題。為了打好堅實的基礎,習作應以長期作業為主,這樣便于領會教師的指導,便于深進理解,反復校正和進行探索。同時,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業作為輔助,使寫生與構圖相結合,記憶、想象和速寫相結合,以避免學生在長期作業中輕易出現的觀察力遲鈍以及畫面板、膩的缺點。學生不僅要具備照著物象摹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理解、記憶和想象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具備全面的造型能力。
在美術課中教師要把教與學的關系辨證同一起來,老師不僅要研究如何教,還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愛學、會學。美術課中的學,不僅要體現在老師教會學生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體現學生如何觀察思考記憶、想象表現和創造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中面對全體學生給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