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芹香
(黑龍江省樺南縣林業局東風小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就目前而言,國內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雖已實現了微課導入的普遍化,但具體應用時二者的有機結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導入時機不合適、應用有效性缺乏等等,還需進一步改進。
微課屬于短小精悍型教學課程,內容可控質量上陳,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求知欲,即前言中提到的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因為微課以投影、動畫、錄音等媒體形式為主,而小學生對電影電視類節目有著極大的好奇心,所以微課能利用自己的媒體形式吸引小學生注意,再配合上精彩的數學內容,便能激發小學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欲望;另一方面,微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升教學效率。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掌握程度都不相同,單純的課本教學讓教師在知識傳授上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而導入微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進行歸納性的重點解答,不延誤課本課程教學時間,也不會進一步加大不同學習能力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
首先,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導入微課的前提是明確教學目標,即明確課程的重點難點。教學實踐中,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角色的引導作用同樣不能忽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每一堂課在教學前都應備課梳理出重點難點,然后在重點難點上考慮“微課”,利用互聯網工具搜集和“重點難點”有關的便于學生理解的圖片、視頻等,做成“微課”,導入到教學中。
例如人教版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搜集一些關于長方形、正方形的物體,錄制為微視頻,以“微課”形式在課堂上展現,然后結合微課的思路,讓學生相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正方形,用“觀”與“論”的教學方式相互結合,讓學生反復在“長方形、正方形”兩個物體反復認知,讓學生明白了本堂課程教學的重點,也學到了有效的知識。
其次,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必須做好有效導入,做到不濫用,把握好“度”。雖然微課的優勢很多,但其劣勢也不容忽略,微課在小學教學中過多導入,有可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習慣產生偏差,削弱其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甚至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利用微課關聯下的手機或電腦設備玩游戲。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結合課程內容,合理有度的導入微課,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或相關事物,將其錄制在微課中,吸引學生興趣,創造出良好學習環境。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可能性》一課,需要學生學習概率知識,而概率知識非常抽象,無法直觀表達,只能依靠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如果課堂內容過于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為此,教師在這一課堂中可有效導入微課,提前準備好以“拋硬幣”游戲為主要內容的微課,讓學生觀看“拋硬幣”微課視頻或課件,然后向學生提問:“當我們向上投擲一枚硬幣時,硬幣落地我們可能會看到哪種圖案?硬幣落地后可能會呈現出幾種結果?有可能會立起來嗎?”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可能性》一刻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創造出了良好的、積極習的數學課堂學習興趣。
最后,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應當是有效的,在導入微課創設出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境之后,教師要做到優化微課內容。小學數學原本的課本內容可能有些枯燥,加上部分數學知識過于空洞,考驗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無法單純的利用課本知識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灌輸,是以“微課”的設計必然要優化,要在微課內容中給與學生課本內無法獲取的答案,要引導學生開拓思路,自行思考創新,同時培養其想象力。
例如《圓柱與圓錐》教學,課本知識中繪制的圓柱體、圓錐體較為抽象,教師在課中提問“改變圓柱的某個面,使其發生變化,它是否會形成新的物體?”學生依靠自身想象可能無法回答,而應用微課,在微課中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體積大小的圓柱圓錐,以一些解剖和旋轉等示意圖給學生演示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之后再提相同問題,則學生有可能會一邊回憶微課內容一邊展開想象,正確的回答出這個問題。這是微課結合數學課本知識,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創新想象力的作用。
總的來說,微課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其價值應當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得到應有的發揮。教師應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學生為主體,正確有效的導入微課,認真準備微課的內容,真正利用微課來激發學生數學興趣,滿足其學習上的不同內容需求,解答疑惑的同時優化學習質量,促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