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中學,寧夏 中衛 755221)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都是在做簡單的知識講解,學生在其中的參與性不高,而且也沒有實際能力上的提升。在新課改下,教師需要做出教學關系的轉變,讓學生能夠做自主閱讀,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得語文基礎知識,養成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能力,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能夠實現全面教育。
初中學生之間的語文閱讀能力有著巨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課文的分析角度和理解內容上,雖然這是語文學科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這種差異變成動力,并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建立正確的閱讀方法,也做深度的閱讀解析。教師需要合理設計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逐層地進行閱讀理解,保證自主閱讀的效率和效果,對課文知識有全面的吸收和內化[1]。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閱讀教學中,文章的內容上相較于小學有了極大的提升,所以小學階段的閱讀方法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會不全面。教師就將課文分成淺層閱讀理解,深層閱讀分析兩個階段,指導學生逐層的完成課文整體的閱讀理解。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可以滿足學生有效閱讀的需要,也有效指導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可以確保課文閱讀理解的高效進行。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而教師主要做激發和引導,這樣學生才能在具體的知識閱讀中有具體的知識學習感受,從而學習知識,養成能力,提升素養。因此,閱讀教學中培養興趣就成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有閱讀需求,做自主探究閱讀[2]。對初中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從內容吸引和評價激勵兩個方面進行,使其可以在初中階段的閱讀學習中建立閱讀的興趣。內容吸引方面的教學方法,主要需要生活情境的建立,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個人情感當中,在閱讀中就會做深度的解析,并有助于課文思想的內化。比如在《太空一日》的教學中,教師就利用多媒體來播放關于太空的影視片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再提出“有沒有學生想去太空遨游?”,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做自我聯系,這樣學生也就可以對課文產生閱讀的興趣,并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作思考,可以促進科學探究意識的形成,也對課文有深度的理解。
評價積極方面的興趣培養主要是客觀的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做評價,以此來提高閱讀信心,閱讀的興趣也就能夠得到建立。例如,在《回憶我的母親》教學中,教師在閱讀評價標準上以閱讀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表現、閱讀理解內容、識拓展應用、情感和文化的感受為綜合性內容,對學生的自主閱讀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就能在評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可以促進其自我改善,獲得成功的自主閱讀學習感受,也就有閱讀興趣的建立。
讀寫結合是將寫作與閱讀進行結合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吸收寫作知識,通過寫作來完善閱讀理解應用,能夠極大提高語文基礎知識的有效學習,促進應用閱讀習慣的建立,提升語文閱讀能力。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開展,需要注重“三位一體”體系的建立,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將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培養結合,從而就能讓閱讀教學中的學生能夠做深度閱讀理解,學會應用型閱讀方法。例如,在《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等課文的這一章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個單元做出整合,然后以祖國山河壯麗為主題,組織群文閱讀,并分課時的安排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主題做深度閱讀,并在閱讀教學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主題寫作,實現對學生閱讀反思的引導,也讓其將閱讀的知識內容用于寫作當中。這樣的讀寫結合下,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能夠積極思考表達方式和技巧,在寫作中進行了審美創造和文化表達,可以保證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常態,而閱讀教學中的課文閱讀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3]。教師在課文閱讀的布置上應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推送,不僅將內容進行呈現,也以微課視頻的方式做閱讀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做課文閱讀理解。通過信息教學的應用,可以將教學拓展到課后的閱讀中,讓學生有閱讀資源,也有閱讀指導,也就可以實現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結論: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講解,需要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以此使其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有語言素養的成長,思維素養的提升,審美素養的積累和文化素養的傳承,并且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建立個性化的語文閱讀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把握學生在實際閱讀中的表現,針對閱讀教學的過程做反思,保證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成為學生的自主閱讀過程,推動自主閱讀學習的進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