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英
(江西省瑞昌市第四小學,江西 九江 332200)
在現今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已經從課堂的主導者慢慢轉化為課堂的引導者,不僅需要營造出有利于學生們創新思維發展的課堂教學環境,還應使課堂的文化情境有活力。經典誦讀是對我們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的拓展,有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經典誦讀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將經典誦讀滲透進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可以使課堂不再枯燥,讓課堂的文化情景變得生動具體,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經典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們真正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欲。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加入經典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課本課程中已經加入了許多小篇幅的經典誦讀,這主要是考慮到長篇的經典作品很難讓學生理解和領悟。即使是這些小篇幅的經典片段,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漢字積累,因為經典文學片段的節奏比較分明,對仗工整,有助于學生的記憶[1]。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內容以后,老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去思考文章中的內容,課堂上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思維方式。通過從旁的引導與幫助,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思索著誘發感觸。這種對思維能力的鍛煉,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經典誦讀的選文上大多是經典美文,這些文章內容描述的生活景象是當下學生很少甚至很難經歷和感受到的。小學時期學生的年齡小,天生好奇心強,對于文章中提到的新鮮內容會更感興趣,這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課堂教學的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經典誦讀本身是讓學生通過朗誦和閱讀來獲取語文知識,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思維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長期誦讀教學的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升[2]。
目前經典誦讀一般是以古詩、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的美文為主,這些文章里除了深刻的哲理以外還包含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上文中有提到過經典誦讀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正是基于了這一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借助經典誦讀可以在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們感受到優秀的民族文化,從小培養學生們的對民族文化的熱情。這些時代流傳下來的經典美作對于學生的視野也有一定的拓展效果,借著前人的經驗之談豐富了知識面。教師在經典誦讀時要多引導多幫助學生去領悟文章中的美,對閱讀感觸進行喚醒和激發,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傳承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對社會、人文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3]。
小學時期的孩子們活潑好動,非常容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所以說保證良好的誦讀氛圍,對于提高經典誦讀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典古詩詞的熏陶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也會有所提高。而這樣的學生其實很少,大多數的學生是缺乏這樣一個熏陶環境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用心,盡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文化熏陶的環境。教師給學生們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學生的身心成長需要良好環境的影響,更主要的是為經典誦讀的教學同樣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行襯托。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經典誦讀也離不開這一點。針對小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重、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是老師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增強經典誦讀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氛圍和參與積極性。
經典文學比較簡練、隱晦,小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可能很難理解和感同身受,記憶方面也會比較吃力[4]。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方式上多創新多用心,通過課堂的多樣化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消化這些誦讀作品的內容和真諦。比如,穿插趣味的典故;播放視頻短片;誦讀過程中配樂等。將經典誦讀的內容從課本中拉近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通過視覺、聽覺上的刺激,給知識點創造更鮮明的記憶畫面和聲音。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于經典文學作品的求知欲,繼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5]。
經典誦讀在我語文教學工作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濃縮,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全心全意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語文教學工作成果的不斷突破當中。通過經典誦讀讓學生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壯美,激發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全面復合型人才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