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
(宜春市第八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產物之一,給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也逐步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相對于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彰顯出了其特有的教學優勢。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通常局限于粉筆、黑板、教材等教授工具,只能為學生傳達片面、單一的語文知識,學生也只能接受簡單的文字形式。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則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為小學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形式,語文老師可以制作與教材緊密相關的PPT,PPT中的圖像、音頻使語文知識變得更加立體化、形象化,由于學生所感受到的語文知識變得豐富化、多元化,從而增加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1]。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教材的知識,更多的是要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所以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條件。在各大教學網站平臺上都會有與小學語文教材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文字、圖像、音頻等資料,語文老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自行下載,并且進行整合歸納,在語文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和學生一起觀看、討論以及學習,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眼界,也會小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素材,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師教授、學生接受這樣單向的教學模式,老師帶領學生朗讀課文,教導學生識字、翻譯古詩詞等,這樣重復的教學內容無疑會讓學生沉浸在一種枯燥、無聊的教學氛圍中,從而影響學生產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則改變了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例如學生在朗讀一篇清新的散文時,老師可以播放一首優美的輕音樂,從而渲染了一種舒適的氛圍,學生更容易投入教學中去,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
筆者認為,語文老師只有充分了解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優勢之后,才能更加有效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并且在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語文知識的聯系點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語文教材內容。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語文教材中用文字和少量的插圖來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及毀滅后的令人痛惜的景象,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昔日與今日的對比視頻,從而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更能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惋惜以及對外國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除此之外,這樣豐富的畫面、立體化的知識也增加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2]。
上文已經提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律性較差、性格頑劣好動的特征,語文老師在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或者音樂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學生喧鬧的情況,這樣不會不能體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優勢,而且會降低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語文老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控課堂秩序與節奏。(三)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語文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促使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更加有效的互動,語文老師在創設教學情景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增加教學情景的真實性與形象性。例如在進行《我想對您說》的習作練習時,需要學生寫出平時對父母不曾說過但是想要表達的話語,為了讓學生找到寫作的靈感,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系列關于父愛、母愛的短片來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并且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意的小事。通過這樣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入到寫作的主題,有利于找尋到寫作素材和靈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4]。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結合具有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優勢,語文老師需要在充分了解這些優勢的基礎之上,利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教材內容、注重把握課堂節奏與秩序以及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來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