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改霞
(河南安陽市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滑縣 453000)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工業化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農業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很多制約農業發展的因素。農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無論工業化程度如何先進,糧食問題都至關重要,因此重視農業發展和現代化農業技藝的發展,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現代農藝技術人才,將農業在種植、護理、收貨等各方面變得更加現代化、高效化,農業發展事業才能獲得長久發展,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同時為其他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職院校專業課程針對性不強,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畢業后大多進入一線工作,但是當前中職院校農藝教育的授課方式大多采用傳統高中院校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操作和掌握情況關注度不夠,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講課粗略,對很多抽象的實物缺乏生動形象的展示,學生難易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有缺乏操作經驗,學完之后印象不深刻,加上很多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容易分神,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導致中職院?,F代農藝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堪憂,信息技術的出現很好的改善著這些問題,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手段。
一節優秀的課程應該有教師課前豐富的準備,包含課上需要講解的內容和準備的一些小技巧小手法,并應該善于借助各種工具營造出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授課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借助于信息技術在多媒體工具上的運用,例如圖片、文字、聲音等,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通過內容與信息技術下實現的畫面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快掌握知識的要領,提升課堂品質。
例如,在講解某些害蟲的趨光性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網絡上下載一段“飛蛾撲火”的視頻,并請同學們提前講一下大家聽過哪些“飛蛾撲火”的故事,這個成語有哪些含義等等,通過這樣的話題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呆著疑問開始展示短片,并請學生們思考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引出“趨光性”。如果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僅僅是通過直白的講解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的感官得不到激發,對知識的理解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然而借助信息技術,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潑,學生通過動態的畫面觀看“飛蛾撲火”的過程,加深理解,從而將這一知識點運用在病蟲的防治上,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
《植物保護技術》作為農藝技術教育的必修課程和考試必考科目,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非常好的植物保護方面的技能,這門課程既貼近生活又十分專業,當然其中不乏一些知識具備非常強的專業性,這也造成這些知識十分的抽象,難以被學生理解,學習來讓學生無從下手。那么如何將課本中的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的,將深奧的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例如,在講解病害和昆蟲知識時,可以考慮借助運用多媒體,將昆蟲的外形、習性、破壞的作物類型等進行詳細的展示,以昆蟲的習性相關知識為例,在講授知識時,限于時節授課地點安全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可能不具備實地帶領學生進行觀察的條件,選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昆蟲》《動物世界》等,把昆蟲采食的過程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延伸講解螞蟻群體采食、團結協作御敵等小故事,引發學生對各類作物昆蟲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想要聽到哪些知識?有哪些疑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補充為學生答疑解惑,拓寬視野。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終生受益,自主學習更加尊重學生知識儲備間的差異,學習的效率能夠有效提升。自主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有針對性的展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和觀點可以進一步探究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師也應對學生的優秀表現不吝表揚,讓學生體驗到獲取知識后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加上多媒體設備的展示,有邏輯的內容,光影和聲音營造出生動效果,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通過播放小視頻展示農藝技術的運用,通過古今農藝技術的勞作手段感受現代農藝技術的先進性,同時掌握現代農藝技術的知識,便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保持新鮮感和熱情,并在農藝技術的發展之路上走的更深更遠,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總之,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任何行業都在這個背景下獲得了更深遠的發展,中職現代農藝技術也是如此,通過信息技術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使得以往沉悶、低效的課堂變得生動高校,促進了師生感情。如何更好的借助這項教學工具,是值得一線教師不斷探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