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蓮
(福建省南安市昌財實驗小學,福建 南安 362324)
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開展課程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對課程知識進行掌握和充分的理解,引導班級學生將所學的課程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學科能力。基于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課程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得到正確的價值品質以及精神意識的培養,給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注入更多的保障。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度的認知和情感理解,以此提高學科教育的創新性和實效性。
美文佳作是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開展學科教育的載體,對人類文明中優秀成果進行展示,或者是揭示了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是進行真理的閃耀,亦或者滲透美好的人性。通過對小學生開展課堂教學,語文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對社會生活進行更加深刻的感知,更可以通過課程教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與意識,讓他們能養成優秀的人格品質。同時,語文教師通過對班級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也可以培養他們責任意識、自制能力以及創造思維等品質,這樣能讓學生們養成優秀的人格品質[1]。此外,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以及人生實踐等內容對小學生的心靈起到震撼和引導的作用,讓他們可以得到健康人格的培養。
基于小學生呈現出的心理認知能力與課程基礎,語文教師要想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們進行人格教育則應該重視對教材中的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引導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品質。
例如在對小學生開展《只有一個地球》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梳理課堂教學的思路與脈絡,重視給學生們開展更高層面的知識教育和情感引導。一方面,語文教師需要對小學生進行課程基本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們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深度的探究[2]。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們對文章情感進行全面的分析,立足課程知識和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對他們進行內容講解,讓他們感受到地球只有一個的道理。之后引導小學生思考對地球進行保護的意義和時代價值,分析如何對地球進行保護,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因為健全人格是教師應該關注到的教育內容,更是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做好人格教育,立足人格教育對小學生開展高水準的課堂教學和情感引導。基于這樣的教學情況,語文教師要想健全人格教育也應該尊重小學生的人格,重視和班級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和情感交流。通過平等溝通可以引導小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的認知,也能在情感溝通中得到價值品質的充分培養。
以《金色的魚鉤》課堂教學為例,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到每一名學生所呈現的人格特點,在尊重人格特點的基礎上開展高水準的情感教育。同時,語文教師也應該重視和學生們開展溝通交流,立足平等溝通的方式強化學生們的情感理解程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維品質和情感態度[3]。重點和小學生進行“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是什么?”“文章中一共有幾名人物?體現出什么樣的形象特色?”“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態度是什么?”這樣能指導學生們在文章內容溝通的過程中感受老紅軍的形象和做人道理,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認知。
學術研究指出語文教師通過對班級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培養他們責任意識、自制能力以及創造思維等品質,這樣能讓學生們養成優秀的人格品質,更符合新課改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因為小學生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自身的主體性,合作學習可以在保障主體性的基礎上鍛煉他們的思維邏輯與合作意識,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們通過合作學習深度理解文章內容,健全其人格品質。
例如,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為人民服務》課堂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們的課程基礎和思維邏輯進行小組成員的劃分,然后指導小學生參與到文章內容思考中。之后,語文教師需要提出“作者借助哪些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描寫?呈現出什么樣的運用價值?”“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態度是什么?你如何理解?”這樣可以加深小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立足課堂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熏陶,利于班級學生養成正確的人格品質。
結論:研究指出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課程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得到正確的價值品質以及精神意識的培養,這樣利于學生們實現更加健康的成長。本文認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教材中的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引導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品質。同時,語文教師需要尊重小學生的人格,也要重視和班級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和情感交流。此外,語文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們通過合作學習深度理解文章內容,強化其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