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江西省安義中學,江西 安義 330500)
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作為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認知第一步,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單一刻板地通過書本對概念進行機械的闡述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難以深刻的理解相關的地理概念,而且還會挫傷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積極性。學生失去了深入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就連書本上的基礎原理都難以理解,更不用說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理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
高中地理概念是學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如在學習天體相關知識的課程時,首先要明確天體是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基本形式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出學生對恒星、行星的概念理解以及他們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從概念一步步聯系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地球為什么會有晝夜更替,四季變換。通過對地理概念的學習,地理問題的分析,不但能夠切實的理解生活中一些現象的原理,還對我們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考試時,有許多題目中都會列出一些具體的概念,學生對相關概念如果沒有深入的理解,便很難充分有效的理解題目意思,能準確的解讀問題更是無從談起。相反,如果學生對相關地理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便能將概念轉變成實用性的技能。如通過地球自轉的原理理解時差的形成,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計算兩個國家的時差。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即在面對復雜問題的時候,具有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高中地理的核心素養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識及地理實踐能力組成。在實際教學中就是通過地理考察、模擬實驗及間接調查等方式,較為全面地了解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高中地理概念有許多相似的、難以區分的概念,就天體與天體系統來談,天體是就物體存在的形式而言,而天體系統則是就天體的運動關系而言,要學會抓住概念中兩種不同的主體進行區分;再如,在講到“地球上的水”這一章節的時候,水量與徑流量也是許多學生難以區分的概念,水量是指水的體積或者質量,而徑流量則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槽某一斷面的水量,他們的范圍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概念并排列出講解,通過對比的方法,抓住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打破學生傳統的死記硬背,使他們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的掌握知識。
在基于核心素養的角度開展的地理教學,應更多的展現出原生態的地理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應從實際的情景入手,在事實中理解、探尋概念本身。例如在學習氣候的類型一課時,可以先通過天氣與氣候的對比中對概念有所感知。再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如多媒體等設施,觀看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氣候類型下的動植物生長形態及特征。學生通過對圖片及視頻的觀看,從原生態的教學方式中思考與討論各氣候類型的特點,再此基礎上進行深一步的細化學習。從實際情景入手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起直接從概念入手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高中地理概念看似繁雜,實則大部分概念之間都有相互聯系,教師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將新學習的知識與之前學過的知識相互連接記憶,進而迅速的理解掌握各種相關的概念知識。如通過地表形態的概念引出其形成的原因,在通過各種地表形態引出其細分成哪幾種,最終聯系到地表形態和人類活動的相互影響。整個章節的知識點相互連接,關系緊密,不同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了條理清晰的結構體系。這種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組合的能力,不僅在地理學科上有重要作用,學生將此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作用,這是一種思維能力的素養。
每個地理概念都是由許多屬性構成的。在我們進行判斷時,抓住最關鍵的那個屬性是學生提升能力的關鍵,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人類和環境的整體性的相關概念時,其關鍵屬性便是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那怎樣能使學生對概念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呢?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通過文字圖片、多媒體視頻、甚至是實地測量的方法去了解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污染對環境造成的一系列影響,遵循“從客觀事實到概念,到關系,到知識結構”的過程,通過關鍵屬性的理解來掌握概念,培養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時候,要注重通過教學策略的改變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使教學的起點開始于情景,而不是概念本身。教師要知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通過對比、情景、知識概念體系和關鍵屬性等方式轉化而來的。教師只有通過對教學策略的科學設計,才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