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昌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小學,貴州 遵義 563125)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但是在傳統語文課堂當中,教師往往會刻意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希望小學生能夠借助過多的閱讀量來獲得更多的詞匯和語言積累,但是殊不知缺少了閱讀興趣,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都無法借助閱讀內容來得到提升,而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與語言運用水平的重要方式,如果小學生不愿意主動將思維投入到閱讀內容當中,那么單靠教師的機械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地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探究和思考。但是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卻能夠在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性探討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交流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身思維能力,逐漸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與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閱讀學習的精髓,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需要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有所區分,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時,往往由教師來扮演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但是一些教師沒有正確把握自身職能,由于自身在角色轉換方面不夠及時,使合作學習成為了教師與學生各分天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無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抑制了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1]。
合作學習往往由教師為學生設定一定人數的組織形式,而且在設定了小組之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組內分工,由不同的成員進行不同角色的扮演,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節省學生的合作學習時間,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學生將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交流,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合作學習的互動學習效果能夠得到有效地體現,繼而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但是缺少了教師明確的組織分工,就會讓學生的合作學習無法得到高效的貫徹施行。
在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前提是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情況來安排相應的環節時間,從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交流學習。但是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方面往往沒有充足的準備,也缺少針對性的設計,有些教師為學生在簡單的內容方面提供了過多的合作交流時間,使得整個交流過程一半被課堂教學內容占據,另一半被學生的閑聊占據,也有一些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時間相對較少,只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無論是哪種情況都降低了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讓學生無法真正在合作學習研究當中獲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任務和時間,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本身的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教師在設定學習任務時要為學生安排難度適當的學習任務,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來進行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賦予學習任務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繼而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確意識到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生活是具有非常大的實用性的一門學科,只有在此背景下,充分激發學生對于合作學習的開展積極性,才能夠取得更好的合作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由來已久,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合理化的情境,則可以將學生帶入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當中,增強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而且應用情境教學法也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受到課堂教學內容帶來的壓力,讓他們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內容,以合作學習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到課堂教學內容的世界,提升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
雖然合作學習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強調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但是實際上學生的合作學習并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引導,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在小組成員合作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探討過程中,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視野,而且教師及時的點撥和啟發也能夠確保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想要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就要科學地開展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身份。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保持積極的自我思考,同時也要注意聆聽和分析其他人的觀點,通過教師發布的問題或設置的情境開展小組討論,這些都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做到的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