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江西 九江 332000)
語文教育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方面扮演著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小學語文,由于小學生們剛剛開始進入學習,想要提高書面的文字表達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口頭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小學生愿意說的欲望和會說的能力,逐步提高寫作質量。
新課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的學習感受,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適當的情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只有真實的思想觀點才能真正的打動人,這也是考量優質作文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鼓勵學生敢于表達真實的觀點是進行優質作文教學的前提。
對于小學生來說,圖片可能比文字更加生動鮮明,更加能吸引小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引入圖片講解,引導學生分析圖片內容,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漸進入情境,這時學生們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的對一些觀點和想法進行肯定或表揚,小學生們在得到同學們和老師認可后會得到一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對于一些不太正確、不太清晰的觀點,教師也不應一味地指責,而是耐心地給出一些建議和指導,這樣在下一次情境中學生們會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1]。
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作,語言的規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的觀點表達更清晰。對于小學生來說,畢竟是剛剛進入學習階段,敢于表達但往往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觀點,這時候教師就應采取一些措施適當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規范性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盡量地使學生的語言向規范化靠攏,只有養成了規范性的口頭表達習慣,才能將書面語言規范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自身的語言表達是否規范,這對于學生的語言訓練非常重要,因為小學生初學語言,最主要的就是模仿,教師的語言修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己說話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如何地正確認識事物,使學生學會辨別是非,在說話和寫作中不至于出現錯誤的認知[2]。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說與寫是不可分割的,說話應該貫穿于從作文題目下發到作文講評的全過程。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將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有機結合,先說后寫。可以讓學生先口述一下自己的思路框架,再下筆寫作,要比直接下筆寫效率更高,作文的質量也能夠大幅提高。
在說話與寫作訓練中,都要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讓學生遵循真實的原則,講真話,寫真情,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觀點,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指導和作文點評,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加規范化,口頭表達觀點更清晰,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也可以有所提升[3]。
寫作是知識情感的輸出過程,而閱讀是重要的知識輸入途徑,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大量的素材,掌握好的表達方式,使語言不斷規范化。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體會作者情感觀點,對于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很有幫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比如通過舉辦一些讀書比賽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此外,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進行相應的指導,提出相應的建議,讓學生能夠讀有所得,讓學生多讀好書,學習文章中的表達手法,寫作知識等[4]。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生活也是不同的,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隨機的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義、有趣味的事情,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讓學生學會捕捉生活素材,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說話和寫作時才不至于感到素材匱乏。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作文的選材應盡可能的貼近生活,讓學生能夠有素材可以表達,也便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避免假話和空話[5]。
此外,寫作的訓練不一定非要是寫一篇作文的形式,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腦海中的片刻靈感,都可以是寫作的內容,對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現象的看法也可以通過文字做簡單記錄。過于強調“成篇”,就會過多的考慮到文章的結構、開頭、結尾等方面的謀劃,這樣一方面對時間的要求增多,也限制了暢所欲言,最終留下的只有刻板的作文的內容。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那么強,從形式上來說,多做一些分解訓練,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基本功,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積累、聯想和想象、分析選材、語言表達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優質作文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想要更好地進行優質作文寫作教育,首先就要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同時重視課外閱讀的作用,讓學生從優秀的閱讀材料中吸取養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好的表達方式,不斷規范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也為寫作積累素材。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優質作文寫作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