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洋 劉芬 楊娜埡
(1.邵陽學院理學院,2.邵陽雅騰凹凸個性教育,湖南 邵陽 422000)
即目的是完成一定教學任務,但所用的時間相對而言較少,課堂教學效率越高;在學校所安排的一定的課時內,學習的知識越多,學生吸收得越多,課堂教學效率越高。
事實上,實際的教學時間是要大于有效的教學時間的,這是因為在課堂的教學中可能會存在與完成教學內容無關時間的消耗,有時甚至會發生一些副作用的時間消耗,所以,提高課堂效率的出路在于盡量減少和進而排除無效的和負教學的活動。從宏觀上來講,是指在規定的實踐內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所有課本里規定學習的知識點,并且還能夠讓學生熟練的運用理論知識到實際生活中。
有些大學教師講解課本過于蜻蜓點水,所講知識點不夠細化,重點不突出;再加上有些大學教師照本宣科的現象很嚴重,僅僅讀了一下書上概念,并沒有進行知識點拓展,將知識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的表面,沒有引發學生進入深層次的思考,一節課感覺講了很多東西,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層面卻過于狹隘,這最終會導致學生記不住所學知識,時間長了,待在記憶表層的知識也就隨著時間一去不復返了。
大學里學生普遍有這樣的現象:大一早起占位置;大二哪里有位置坐哪里;到了大三大四,整個教室從后面開始坐起,前幾排不坐人,老師像“吃人狂魔”一樣讓學生“害怕”,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學不懂的同學開始對這門學科喪失了興趣,也不會與老師互動哪怕是眼神交流,有些老師也不會與學生互動,因為他們的目標只是完成教學任務。如果連續幾節課堂效率太低,學生自己課后看書時就會存在很多疑惑,但又不敢或是不想積極主動問老師,如此惡性循環,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熱情度就會下降,自然在往后的課中,不會用心去聽講。
導致課堂效率的外在主要因素是過度沉迷于手機。對于度過高中緊張時刻終于來到大學的她們大腦里已經松了一根弦,課堂的專注力也被手機破壞得淋漓盡致,很多學生沒有清晰的目標,學習起來沒有動力,再加上專業知識本身比較難,更加喪失了想認真聽課的欲望,因此課堂效率大幅度下降。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無社會壓力感,她們過于安于現狀,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對學習沒有需求感,行為也就沒有主動性,所以,想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三觀并鼓勵她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目的性教學是指教師鼓勵學生個人根據內在需求完成課程內容學習。在目的性教學下,學生的動力由外在轉化為內在,內在動力更有助于學習的持久性,與之相應的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也會增強。因此,增加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課堂,引領學生盡快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教導學生為了自己的夢想有目的性的學習知識,增強學習動力。也可以發揮“榜樣的力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列舉學生身邊真實的成功人士案例,讓學生對未來更加充滿期望,努力向榜樣靠攏,鼓勵學生學習榜樣的學習方法,提高聽課效率。
在課堂上,提高課堂效率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課堂活躍起來,教師可以適當的組織實踐課堂教學,讓學生自行準備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然后下次上課抽前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來上臺講解,因為學生更加傾向于聽同齡人對知識的闡述,她們之間的思想更有聯通性,而且反應出來的知識誤區和盲點也更具普遍性,老師則負責在旁邊認真聽,學生講課結束后給予學生一些評價,糾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理解,并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大學課本相比中學課本而言更注重深度,而且知識體系分為抽象的純理論知識和“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知識,那么大學教師在講解知識過程中就應該將錯綜復雜的理論知識化為簡單易懂的與實際相結合的知識,將簡單的知識擴展得更深,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大學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思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聯系學生掌握的所學的、已有的知識體系去類比新知識,將重難點與簡單的所學過的知識相聯系,并用一句話總結概括。
很多大學生在大一時充滿著熱情,到了大二就對該學科喪失了信心,不是因為他們對該學科沒有興趣,而是信心在一次次的做不出題目的時候打磨掉的,而越沒有自信,越怕這門學科。因此有必要的安排答疑課堂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很有幫助,而且有“提示”性的指導學生做題,不直接講解全部解題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重新找回對該學科的自信心,使學生建立一種“征服”感,學生自然也會在課后去思考,探索自己不懂的問題。
總之,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于改變學生學習上的錯誤思想觀念,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但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對自己授課方式的調整,要積極與學生互動,拉進師生關系,及時關注學生的狀態和不懂的問題并給予解答,再加上學校一些硬性手段的管理一定可以讓課堂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