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華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第四中學,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 024000)
初中語文學習階段是對學生進行識字能力培養以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還應該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這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最佳途徑。但是現階段在對初中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中還是存在學生對閱讀內容不感興趣等等情況。為了實現初中語文閱讀高質量的教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
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比較廣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都非常有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閱讀教學的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研究。在進行合理教學資源開發時,首先應該保證學生對開發的資源的興趣,如果不能引起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那么這個資源就不是高效的課程資源,如果再使用這樣的資源對學生教學,就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所以,在初中生閱讀教學資源開發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對學生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例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教師在教學生對古詩詞閱讀時,教師可以找一些配樂配合學生進行朗讀。在與古詩詞情感高度一致的配樂中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朗讀,有利于學生對詩人情感的體會,有利于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學生只有不斷的實踐,自己去感受閱讀的魅力,自己親身去體驗閱讀,學生才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才能對閱讀進行深度挖掘,學習到相應的語文知識。在對初中生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這時學生再參與閱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學生想要實現獨立的閱讀探究,學生就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要學會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閱讀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教學中,首先可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大致的閱讀,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讓學生探究文章內涵的問題,之后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詳細的閱讀。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就可以有一定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文章體會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教師利用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將方法融入到閱讀實踐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給學生推薦魯迅《朝花夕拾》中其他內容的閱讀,通過對課本內閱讀內容的教學向外延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將課程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并展示給學生。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資源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重視對學生語文實踐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總結參與語文閱讀的方法,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充分實現學生的實踐。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對閱讀資源的體會,對于一些敘事文章,應該加強學生對文中人物和事件情感上的體會,因為敘事文章對于人物和事件的描寫都比較細膩。在莫懷戚的《散步》中,全文都在描寫在一次散步中發生的事情,文中對于涉及到的景色都有細致的描寫,對于初春的景色,對于小路的景色作者都描寫的非常細致,這樣的描寫將一家人之間的相互遷就,一家人之間的愛都融入到了景色中。在教學時,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帶領學生去感受一下初春的景色,讓學生感受一下小路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這樣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置身其中,學生就可以更好的體會教材中描寫的內容。如果課程中給學生教學的是一篇科普式的說明文,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設計實驗讓學生好好的感受文章中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閱讀教學中的內容,也可以更好的體會閱讀中的情感,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學習的任務并沒有那么重,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要求,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實現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在給學生擴充閱讀內容時,擴充的內容可以是經典短文,也可以是雜志期刊上的內容。給學生增加閱讀量,讓學生有更多的閱讀感悟,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經典內容的閱讀當成是課后作業留給學生,給學生創建閱讀的機會和環境。例如針對《三國演義》中的節選內容等等,都是學生可以擴展閱讀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的家長與學生共同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情感的提升,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閱讀課程的資源有很多,可以讓教師開發的課程資源也有很多。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向,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閱讀資源,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得到鍛煉,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