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周敏
中山市機關第一幼兒園,廣東中山 528400
兒歌以其簡短、童趣、內容豐富等特點深受幼兒喜愛,常常運用在生活日常教學中,發揮重大的教學作用。而在自理能力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將兒歌的形式與生活自理教育內容結合,幼兒更樂學、易學、懂學。因此創編更多結合教學實際,能滿足教育需要,同時讓幼兒樂意接受的兒歌是我們的研究出發點,下面我們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結合教育實踐談談以生活自理兒歌為主題的兒歌創編中教師的多種實施策略。
生活自理兒歌創編是根據幼兒水平和特性,以提升幼兒自理能力為目的,通過兒歌學習與創編激發幼兒參與自理能力活動的積極性,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的綜合活動。它的內容首先具備了兒歌節奏明快,韻律和諧,篇幅短小的語言特點,在生活自理題材選擇上廣泛采納,涵蓋各年齡段幼兒,生活自理的內容都可以涵蓋在兒歌創編內容里,而且通過與隨機教育、滲透教育、日常教育結合可以做到處處開花,順手拈來。它也是與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力水平、活動需要相適應的,幼兒能力水平是活動前提基礎。
在本質而言,生活自理兒歌以兒歌為載體,以生活自理為核心內容,其創編的精髓可概括為“兒歌牽線,靈活創編,發揮特性。”
《指南》“語言”領域提到“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以生活自理為主題的兒歌以幼兒為學習主體,涉及大量的生活自理學習內容,是幼兒生活技能的學習縮影,因此兒歌創編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相應生活技能的介紹以及活動步驟的展示,幫助幼兒更快更有效地學習生活技能。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結合3-6歲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創編兒歌時利用兒歌語言特點幫助幼兒梳理學習重點、理順操作程序,幼兒記憶更快更準確,活動程序更為清晰,學習效果更明顯。比如小班兒歌《疊衣服》“小小衣服,平鋪好來,先關左門,再關右門。左右關窗,后鎖上門。”就是用兒歌的形式向幼兒介紹了疊衣服時首先平鋪衣服,再對折袖子,最后對折衣服的操作程序,兒歌非常簡潔形象,朗朗上口,小班孩子邊讀邊做,很快就記牢了折疊的順序。又如大班幼兒通過日常積累具備一定的清洗物品生活經驗,對于清洗的步驟有一定了解,但經常由于不夠清晰完整,影響幼兒的操作效果。通過大班兒歌《洗襪子》“小襪子,先打濕,泡泡擠在襪子上,左搓搓,右搓搓,搓完用水洗干凈,襪子洗完要擰干,晾在外面曬曬干。”幼兒很快就把洗襪子時先濕潤、添洗衣粉、搓洗、洗凈、擰干、晾曬的步驟記住了,自己動起手來洗襪子特別起勁。
幼兒是具備自我意識的學習主體,幼兒情緒的調動與積極性的激發對學習效果產生的重要影響。《指南》中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因此在兒歌的創編上除了要考慮技能的展示,也要考慮幼兒主觀性的調動,通過兒歌達到情感激勵、正面引導、陶冶性情的多重效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創編過程結合幼兒特點和現實問題,把要求、鼓勵和目標期待等巧妙融入到兒歌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暗示和激勵,營造積極學習情緒以及正面價值觀。比如小班的兒歌《洗臉》 “小毛巾,手中拿,先親眼睛和臉蛋,再親鼻子和嘴巴。洗一洗,搓一搓,大家夸我像朵花。”,兒歌通過“親”這一溫情的動作來替代洗臉的平鋪直述,讓常規的生活環節變得輕松、樂趣,并用花朵為寓意,激發孩子對美好的向往追求,同時達到對幼兒心靈的陶冶效果。又如中班兒歌《刷牙》前部以“小牙刷,本領大”為開頭,簡明扼要向幼兒暗示了刷牙不但是生活環節,還是一項有挑戰性的本領,接著介紹了刷牙的程序,最后以“牙齒干凈,笑哈哈!”這一句充滿自豪感的表揚結束兒歌,讓幼兒心中自然浮現起刷牙后照著鏡子滿意地咧著牙微笑的日常場景,營造出溫馨輕松又積極的學習氛圍。
兒歌首先應該是兒童的語言,把童言童語巧妙地吸納進生活自理兒歌中來,讓幼兒也參與到兒歌創編,不但能調動兒童學習積極性,也讓兒歌更為貼近幼兒生活,容易與幼兒產生共鳴,更有利學習效果的提升。當然相對創編要求而言幼兒普遍存在知識經驗與語言水平不足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師幼合作、家園合作等形式彌補相應問題。在創編大班兒歌《學洗澡》在進行創編洗澡的兒歌時,就有這樣有趣的場景:教師請幼兒討論:你洗澡是怎樣做的?你覺得洗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我妹妹最喜歡洗澡時用她的大象浴球,大象的長鼻子就像是花灑”“我爸爸洗澡時撓呀擦呀,媽媽說他是跳猴子舞,哈哈哈……” 教師根據幼兒的經驗整合,把小動物的動作融入到兒歌創作中去,創編了大班自理能力兒歌《學洗澡》“浴池里面洗個澡,先學大象沖沖身,再學小猴撓撓癢,池中水兒樂開花,小朋友們笑哈哈。”童稚有趣的兒歌簡明有趣,生動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除此之外還有《洗碗》《擦床》等作品,幼兒對兒歌的動作演示、語言使用、形象表述等出謀劃策各抒己見,教師則在創編整合以及文學潤色等方面發揮,實現師幼的共同創作。通過師幼合作的形式幼兒參與創編的難度降低了,積極性提高了,兒歌真正變成了孩子們的兒歌;而對教師而言也有了更豐富的創作素材,作品更具備實用性和親和力。
生活自理兒歌具有重要的教育、交流等功能,它更是一種語言文學形式,同樣具備審美鑒賞的功能,并能為幼兒提供美的語言感受和熏陶。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在兒歌創編中適當進行文學修飾不但能激發幼兒的兒歌學習興趣,而且能提升兒歌的語言魅力和幼兒語言鑒賞能力。比如小班的兒歌《穿鞋》原來兒歌為“小鞋子,一只左來一只右,頭尾相對套套腳,再來拉開鞋口蹬蹬腳,系好鞋扣大步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記憶效果與興趣一般,因此我們把兒歌通過押韻的形式進行精簡,修改后為“小鞋子,分左右;頭碰頭來是朋友。小腳蹬,拉開口,系好鞋扣大步走。”通過每句的押韻更突出了兒歌的韻律性,利于兒歌吟唱傳播,而文字精簡使幼兒記憶更生動簡潔,改編后幼兒覺得新兒歌更好聽易記,學習效果提升了,對語言文學興趣也在萌芽。
生活自理兒歌是為生活自理教育開展而服務的,生活自理兒歌的創編也是一個不斷實踐與反思的過程,在創編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結合教育教學開展需要,還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提高觀察力、語言能力、教學技巧等,為更好開展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服務,進一步提升生活自理教育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