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東明
張家界市高級技工學校,湖南張家界427000
隨著我國旅游行業不斷的發展,人們對飲食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同時飲食行業也在快速發展。近幾年,我國很多高校也把烹飪專業作為學校發展的主要專業,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作為主要教育目標。但是在實際人才培養當中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高校教師需要意識到飲食文化課程對烹飪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高校烹飪專業主要分為烹飪與營養、中西面點等四個專業。烹飪專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及能力,高校烹飪更重視理論研究和技能操作,要求學生在學習當中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由此可見培養既有專業技能又有專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成為高校烹飪專業的主要教學目標。高校烹飪人才的主要就業方向是星級酒店、度假村、餐飲策劃等行業為主。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以培養高素質,有職業素養有責任有擔當的技術性人才為主高校,這也是現代社會和企業對烹飪專業人才的主要要求。
在教學當中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完善和構建學習體系。烹飪專業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依然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來支撐。高校所開設的飲食文化課程當中不僅包含了中西方文化,其中還包含著很多不同地區和不同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并將經濟發展和各個地區的飲食文化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科學的知識體系。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擁有和幾百年的飲食文化。學生通過飲食文化課程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民族的飲食習慣,還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飲食禮儀。最后,學生在飲食文化課程當中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中國飲食分為四大菜系,講究著色香味俱全。因此,學生通過飲食文化課程需要學會如何搭配識譜如何制作美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飲食文化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這些都是烹飪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內容。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必然要比較科學的,通過更加合理的評價體系,來對教學成果進行考核。通過項目的評價以及動態評價,還有多元評價幾個方式來完成評價任務。項目評價主要指的就是把職場情境設計成多個不同的項目,讓學生可以完成不同項目的任務,將完成的情況當做評價結果。多元評價主要包括內容多元化等幾個方面。而動態評價主要綜合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來進行評價。
高校在建設烹飪專業課程的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到企業和社會對烹飪人才的基本需求,并且要把這些需求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創新能力是烹飪專業學生在就業之后不可缺少的職業技能,也是在行業當中發展的主要因素。創新能力指的不僅是食物做法創新還指的是烹飪理念和營養搭配。因此,在烹飪專業當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在傳統高校烹飪課程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只是為學生講解課程內容,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模式,把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融合到現代教學當中,比如說現代學徒制、分組教學法等。創新教學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彌補傳統教學當中的不足之處,不僅可以使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接受更多的烹飪知識,還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在實踐當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美食城對美食進行研究,選擇幾種美味小吃讓學生對做法進行研究。項目教學法是高校烹飪教學當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了解本地酒店常用的經典菜肴,并把菜肴的烹飪知識融合到項目教學法當中,學生可以從簡單的項目開始做起,逐漸的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企業文化走進校園,不僅可以體現出企校合作的特點,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現如今,很多學校都在走廊和班級墻上去選擇企業文化,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觀察,在觀察當中學生可以和企業的骨干員工和優秀員工進行交流與溝通,在交流當中潛移默化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學校和企業可以工件可以模擬廚房,或者是學校和本校的食堂共同創辦一個學習日。讓烹飪專業的學生可以在模擬廚房當中去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在實施現代化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學校和教師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創建多元化教學活動,邀請一些指導教師和師傅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和職業素養培訓。在活動當中學生不僅可以與師傅互動與溝通,同時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吸收傳統學徒制教學的優勢,結合學生所學的項目,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烹飪專業學生的主要需求就是就業,社會最大的需求就是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的才人。但是由于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和更多的社會閱歷,導致了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很難擔任廚師的重任。因此,高校烹飪專業在課程教學當中需要了解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通過改變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在烹飪專業教學當中,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忽略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工作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了解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近幾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因此很多高校都建立烹飪專業實踐基地。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還可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學生還可以提前了解到工作當中涉及到的實踐問題。然而隨著烹飪行業的不斷發展,教師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去講解一些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到一起習。除此之外,教師需要盡量去避免出現重復性問題的出現,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保證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特別是在是教學內容方面,教師不僅要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簡單化,另一方面還需要強調實踐操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學之外,高職院校還需要定期舉辦相應的烹飪大賽。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改變傳統的考試觀念。在實訓項目考核中需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價也可以自我評價,使得最終的成績更加的準確,讓教師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綜合情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在學校中舉辦一場小范圍的形象設計大賽,邀請比較優秀的設計大師在場指導[4]。
綜上所述,飲食文化課程已經成為高校烹飪文化課程當中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職業職能對學生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教師需要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