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鐵路西村幼兒園,甘肅蘭州730000
培養幼兒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幼兒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在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充滿挑戰的今天,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有賴于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開發幼兒的創造才能是教師的職責,而美術教育作為培養創造力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尤其責無旁貸。因此,教師要把培養與發展幼兒創造能力作為教學核心,貫穿于教學的每一環節,應將保持幼兒的興趣,使其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
人的能力總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美術教育如何在幼兒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作用呢?我認為可從三個方面著手:實踐活動、啟發引導和發展個性。
(1)實際的含義: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學的解釋是:以真空能量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質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質為負。
(2)現代的含義: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3)事實上,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潛藏著巨大的正能量,只不過我們沒有重視它,反而讓負能量占了上風。發掘自己的正能量。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正、負兩種能量。如今大多數人常在釋放負能量,比如抱怨政府不好、經濟壓力大等,結果越說越無奈,越說心情越差。負能量會將身體的正能量全部耗盡,并且傳播給周圍的人,像病毒一樣。
所以給孩子傳遞正能量首先,我堅信孩子原本都是天使。據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同伴間的相互影響,遠遠超過老師對他們的影響。因此,我會和他們真誠交流,以取得其信任和友情。在每次聊天時,我會潛移默化地向其傳遞正能量,讓其慢慢認識到:處在逆反期的幼兒,處理問題確實太過于情緒化、太自私狹隘、太偏激了……等待時機成熟后,我將用寬容之心包容她們,用博愛之心原諒她們、感化她們。我會和他們心貼心地進行溝通,指出他們的錯誤;教他們正確處理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和老師的批評;引導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學習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動手動腦。對于思維活躍愛動愛玩的幼兒來說,動作是他們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他們把造型活動作為一種游戲,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逐漸了解和掌握材料性能和表現技法。
美育教學應該是開放的,讓生活美、自然美走進課堂,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生活中處處有美育。教師應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開展美育。魯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寫一個人力車夫,車把掛住了一位衣服破爛的老女人被風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說她“摔壞了”。或許是真的摔壞了,或許只是她“裝腔作勢”,人力車夫不理會這些,毫不猶豫地攙著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駐所走去。這就是生活中的美,魯迅先生當時的感受是“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情感在車夫的美面前被凈化了,被純潔化、高尚化了。
現代化的多媒體視聽教學手段,使自然美進入課堂已經不是一件難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自然美對于情感的陶冶和凈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業價值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純潔或純粹的眼光,則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詩人、藝術家的眼光——真正的審美的眼光。不難想象,對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賞之后是砍伐;而詩人、藝術家欣賞之后是珍惜和愛護。
美以善為前提,并且歸根到底應符合和服從于善.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和滿足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和集團的利益。與人類的實踐需要根本無關的東西,與人類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根本無關的東西,不可能是美的。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人類最初所認識的美同時也就是善,兩者是不能分離的.只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美與善才逐漸被區分開來。社會生活中的美又有著客觀的標準,這個客觀標準就是:它應是體現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與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相一致的階級的實踐、生活的產物.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和主人翁,是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的具體的代表者和體現者,只有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的生活實踐,才是真正推動歷史前進的實踐活動,才是真正能創造美的實踐活動,只有最終肯定或不違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踐活動的對象,才是真正的美的對象。
美育列入教育方針是一個極好的契機。21世紀中國的復興,要使人民發揮原創性和智慧;而哲學、史學、藝術的教育,正是可以激發人的原創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們民族在新的世紀為世界貢獻一批大師。為在高科技、數字化社會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會安定,為使經濟持續增長,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是完全必要的。
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幼兒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幼兒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幼兒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幼兒的個性。”目前素質教育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等幾個大的方面進行教育。要在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基礎上,對幼兒加強基礎教學、培養智能水平、發展尊重個性。在美術課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必須的學習條件和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幼兒日后的發展和成才創造機遇,打下基礎。在我們傳統的美術課教學里,由于教師缺乏對幼兒個性的培養,會出現諸如幼兒的作業常常是“千人一面”的情況,而如今需要加強和尊重幼兒個性的發展,有效發揮每個幼兒的不同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幼兒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引導幼兒體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能,因此,美術教師既要因材施教,又不要受到教材和環境的約束,能夠大力發揮美術教育教學內容上的各種資源優勢和功能,在美術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積極發展幼兒的個性特征。通過幼兒樂觀地、積極地學習,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以優良的情感狀態,激發其學習美術的良好興趣,使全體幼兒都主動積極地、快樂地投身到美術學習活動中去,使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