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珍
浦北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欽州535399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中職院校作為電商人才的主要培育主體,在面對新時期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時,如何才能提升中職院校提升電商人才培育的有效性,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發展條件呢?這儼然已經成為鄉村振興開展的主要考慮問題,那么,以下我們將針對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基本問題進行向細分析,具體如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作為社會經濟的市場具有巨大消費潛力。但是,從從農村的實際環境分析,農村電商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就包含電商、信息化、物流等多方面人才的匱乏問題,這就為很多的中職院校教育改革形成了一種制約。
從農村電商的發展實際分析,雖然說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開展電商活動,但是從實際的運營分析,存在很大的難度。主要包含以下幾點:第一,農特企業創新意識不強,沒有合理利用電子商務的意識;第二,現有的涉農電商平臺規模小,層次低,功能簡單,產品單一,勢力薄弱;大部分存在的電商運營培訓僅僅存在于形式化,不具備專業性;第三,中職院校的教育對象進行針對于學生,未能對此進行擴大化,如:返鄉大學生、大學生村官、農民工、農村青年等等,導致農村的電商人才出現極度的缺乏,不利于農村電商的全面化開展。
對于農村電商人才的有效供給提升,作為中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主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性的調查問卷、基層走訪等活動,讓學生或者社會青年有機會深入基層了解農村發展的基本問題;第二,以國家相關文件為指導,開展電商培訓,從農村電商發展的環境出發制定合理的、長期的教育計劃,定期性的向農村提供對向性、針對性的人才輸出;第三,明確教育培訓的重點,從農村的實體經濟出發,將一些龍頭企業、種植大戶作為人才的培養方向,滿足農村電商發展的人才需求。
對于中職院校而言,他們對于人才供給的拓展,可以開展多種方式的培育方式,如:校企結合、商務會談、專家講座等等,通過這些活動集中培訓,形成農村電子商務的濃厚氛圍,讓學生或者農村人們對電子商務有基本的了解。從積極培養農村電子商務消費的習慣開始,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消費觀念能夠真正地形成。讓農民群眾能夠體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快捷與便利。在此基礎上,大力宣傳通過電子商務致富的典型。要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地區開展創業培訓,鼓勵學生村官掌握電子商務技能,帶領農民通過電子商務脫貧致富。
對于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中職院校在教育上要注重地域的差異性,結合當地特色,設置課程級別,對于年紀較大、網絡意識薄弱、農產品電商推廣工作經驗不足的民眾、沒有電商知識的農民來講,要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對于有一定基礎的種養大戶、大學生村官、經紀人等就要根據他們的基礎來制定課程體系。合理化的整合師資資源,加強各培訓機構或地方的溝通和交流,邀請知名農業電商人才或者已經成功的農商企業和普通人進行宣講,針對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對癥下藥”,積極推進以點帶面,注意突破,全面鋪開,培訓電商骨干,逐步實現鄉村電商的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對于農村電商人才的有效輸出提升,不僅是一個單一性的教育問題,更是社會發展的政策和意識問題,作為中職院校的教育人員,要不斷的了解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基本問題,從實際出發,開展特色課程,豐富教學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和社會農村人員認識到電商發展的趨勢和走向,全面的推進電商進入農村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實現鄉村經濟等方面的振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