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旌陽區孟家學校,四川 德陽 618007)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要掌握解決問題一般步驟、方法、策略。即通過審題、讀題,理解題意;找題中的信息,題中的已知數或已知量,未知數或未知量;找關系,已知數或已知量與未知數或未知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計算或解方程;檢驗作答。通過不斷的總結,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理解需要解決問題的基本題型及所涉及的知識間的聯系;在小學階段,主要的遇到的問題包括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單價、數量、總價問題,圖形中求周長、面積、表面積、體積、容積問題,百分比問題,分數的乘法、除法單位“1”問題,歸一歸總問題、優化問題等。
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呢?
在老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對解決問題形成思維定式,知道按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步驟去思考。例如,在一個題中如果已知時間、速度,求路程,利用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路程=速度×時間;已知單價、數量,求總價,利用總價=單價×數量;已知圓柱體的體積、高,求底面積或半徑;利用體積=底面積×高等。熟練運用數學關系、數學公式。行程問題、分數乘法、除法問題畫線段圖成為思維自覺,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分析,找方法,使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直觀;這些需要理解、掌握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不斷練習,鞏固學生的思維定式。而對相關知識的變化,遷移、靈活運用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思維定式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積極的方法,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將思維定式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健全數學思維邏輯體系,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策略,更好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在教學中根據題的特點,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思路、方法與策略。鼓勵學生盡量去發現解題的不同方法,通過方法的分析,比較每一種方法的優劣;算數方法還是方程求解,列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長期的引領示范,多種方法分析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思維自覺和習慣。針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及解題習慣,對中差生要求多列分步算式,知道每一步算式的意義;對優生要求多列綜合算式解題。如果列算式不方便,就列方程。思維的轉換要敏捷、靈活、多變,切忌思維僵化。
比如:小紅買一本故事書和一本辭典一共花費45 元。已知故事書的單價是辭典的25%。故事書和辭典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分析:題中有兩個信息即故事書、辭典的總價45 元,故事書單價是辭典單價的25%。問題求兩本書的單價。題中把辭典單價看成一份,那么故事書的單價就是25%份,合起來就是(1+25%)份即為45 元,每份是45÷(1+25%)=36 元,求得辭典36 元,故事書9 元。
方法一、列算式
45÷(1+25%)=36 元 45×25%=9 元
方法二、列方程
解:設辭典的單價X 元,故事書單價25%X 元。
X+25%X=45
X=36
答:故事書單價9 元,辭典單價36 元。
又如:某校六年級5 個班在“獻愛心-手拉手”活動中為貧困山區小朋友共捐款6300 元。其中,一班捐款1400 元,比二班多100 元;三班捐款占其他各班總和的1/4;四班與五班的捐款數之比是6:7。(1)三班捐款多少元?(2)四班和五班各捐款多少元?
分析:題中的信息有5 個班捐款總數6300 元,一班捐款1400 元,二班捐款1400-100=1300 元,三班捐款數占總捐款數的1/5,四班、五班捐款數的關系6:7。問題求三班、四班、五班捐款數。
方法一、方程解:由題意四班、五班捐款的一份為X 元,則四班捐款6X 元,五班捐款7X 元。四班、五班一共捐款13x 元。
解:設四班捐款6X 元,五班捐款7X 元。
1400+1300+1/4(1400+1300+13X)+13X=6300
X=180
(1)三班:1/4×(1400+1300+13×180)=1260 元
(2)四班:6×180=1080 元;五班:7×180=1260 元
方法二、列算式
(1)三班:6300×1/5=1260 元
(2)6300-1400-1300-1260=2340 元四班:2340×6/13=1080 元;五班:2340×7/13=1260 元。
通過比較發現,方法二列算式要簡便些,也容易理解。算數思想、方程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思路。教學中讓學生明確有些題列算式簡便,有些題列方程簡便。針對不同的題方法要靈活,要有更多的選擇。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多變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解題技巧、思考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會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因此需要解題完成后多進行歸納總結。任何一類題都有其特點規律,找出這類題型的共同特點和一般規律,在下次遇到同類型題時就能迎刃而解。只有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總結歸納才會提高解題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需要教師從思維方法,思維習慣,平時的教學要求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從思維的深度、廣度多方面提高學生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