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第六學校,重慶 江津 402275)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按照傳統的字詞句拆解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不僅讓文本失去了美感,也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優秀的閱讀能力不僅是從文章中提取材料以正確解題的能力,更是感受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因此要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做出改變。
明確目標是閱讀文本的第一步。目標可以分為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代表學生可以理解文章中的詞語、句子,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和情感,并且要具備一定的變速閱讀能力;知識目標代表學生應該在閱讀中學習生字生詞,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自己閱讀文章的邏輯思維能力。更為關鍵的是,學生要通過閱讀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優秀的閱讀能力不可能通過淺嘗輒止的閱讀得到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學生不僅要學會閱讀文章和注釋,還要掌握默讀、速讀和精讀等方法,不同的閱讀方法培養了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例如默讀要求學生把握好節奏專心閱讀,而朗讀則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有感情的去讀。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科學的習慣也是閱讀能力的重要一部分。習慣體現在學生的態度和思維方式等方面,例如閱讀時不能忘記思考;看到好詞好句或者有疑問的部分要做好記錄;閱讀后要做總結或者寫讀后感等。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以文字為主的閱讀材料難免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采取恰當的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可以采取創建情境的方式,營造或者愉悅或者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在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今天,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創建情境,這種方式可以把紙面上的閱讀材料通過圖像、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帶來視覺刺激和眼前一亮的感覺,大大改善了單一的文字材料造成的枯燥感。在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學生不斷去掌握閱讀技能,強化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鴻門宴》這節課的教學中,文言文本來就有一定難度,如果學生不了解這起事件的歷史背景,在閱讀時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此有關的歷史劇片段,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閱讀完課文思考一下:劉邦參加完鴻門宴后可能發生什么事情,而這個故事又體現出項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學生觀看完短片后,對這件事的歷史背景已經有所了解,通過閱讀又體會到項羽過于自信、優柔寡斷的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又了解了鴻門宴后劉邦趁機逃回軍營,此時已是“放虎歸山”,這就理解了文中“亞父”范增所說的話了。
在閱讀教學中,平白直敘式的講解是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文章中,都體現著疑問、矛盾,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利用,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能夠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探究這些疑問和矛盾時,還能學會一些寫作技巧,這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是比較有利的。例如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問學生:“一般新聞報道都是內容越豐富越好,為什么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可寫呢?為什么這么一篇‘沒有什么’的新聞,卻能夠得到普利策新聞獎呢?”學生閱讀課文后,發現文中多次提到“沒有什么新聞”,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對比鮮明,而“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更加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仔細閱讀全文后,學生們了解到這是一篇記者們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記錄,文章中多次用美好和可怖事物的對比描寫,來體現作者對法西斯滅絕人性的暴行的強烈譴責,以及對自由、新生的向往和珍惜。此外,文章中還有多處反諷、象征、對比的句子。學生們通過閱讀文章,深刻感受作者對戰爭的深惡痛絕,體會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學生的思想在閱讀中得到了升華;而文中多處使用的寫作技巧,也可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設置疑問,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進行了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教師要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有正確認識,采取恰當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正確閱讀、深入閱讀,實現閱讀能力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