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干縣第二中學,江西 吉安 331300)
引言:當今社會以互聯網為首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快速崛起,有效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進行教學,對生物課堂有非常巨大的幫助。現在的學生缺失創新思維,對生物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都極為不利,為了改善當前狀況,可以運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本文就根據高中生物課堂當中使用新型技術進行教學,并就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做出闡述。
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學生對生物相關知識的吸收程度各不相同。但是在目前的生物課堂中,教學計劃是固定的,不會因為部分同學理解不了當前知識而延緩進度,導致有些學生陷入“跟不上——學不會——不想學”的死循環,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形成創新思維,這一點亟待教師對其進行改善[1]。
如今的高中學校教學條件以及設備相對完善,但是教學方式仍然較為單調,經常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2]。教師沒有合理控制知識點的講解時間,學生無法長時間保持著專注,因此很難抓住課堂當中的核心要義,難以吸收教師講解的內容。所以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式學習活動增添趣味性,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被生動的課堂所吸引,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時間學習。
對于生物學科,學生普遍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不重視的,認為平日只需要背一背課本上的內容應付一下考試即可,平日里也不會下功夫去研究知識當中的原理。想要學生物很容易,但是要學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思維,首先要從學生這里“開刀”,改變他們對于生物學科的刻板看法,幫助學生提高生物學科的學習效率[3]。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改進當前的教學方法。目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使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學生提高生物學習效率是當前的不二之選。在市面上已出現了一批“慕課”、“騰訊課堂”等線上教育平臺,這類新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有效利用微課這類教學資源,并將其與傳統的生物教學進行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學方法也需要進行優化,例如,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對于有些學生來說,課堂中的知識點過多,無法很好地掌握,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錄制課程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例如教師使用學校里的錄課教室將課程當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相關知識的總結錄制下來,發到班級群當中,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充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4]。
創新能力的養成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從實驗中探究新知。教師可以增加生物實驗的課時,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實驗操作的視頻,并對原理講解,在學生掌握后再讓學生動手實驗,最后引導學生體會每一個步驟的作用與效果。將實驗與講解相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印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與探索欲。
要激發學生對于生物方面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考慮將課本上的相關知識、生物技術與生活中的事件結合起來,例如在講克隆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克隆羊多莉誕生的意義,克隆技術的應用和危害,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并開展辯論,在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增加學生對克隆的思考和認識。在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把知識點穿插在各種教學小活動當中,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感和思考的空間。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還能理解生物倫理性,保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只有擁有這種態度才能夠在生物學科當中進行理性的創新,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6]。
運用科技進行教育是造就有靈魂有思想的青年學生的一條捷徑。要想將學生培養成擁有“創新點子”的青年人才,需要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從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以及利用新型教學手段傳授生物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并且能夠運用到生活當中。同時借助多種教學媒介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當然,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仍需要不斷地探索總結,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索空間,使其不斷感悟,不斷發現,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