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
今天的江門市區,最初建筑在河邊的灘地上。約在元末明初,江門人的先輩在蓬萊山山腰上開辟了一個墟場,叫作“江門墟”,“墟頂街”在墟的最高處。“三十三墟街”這個名字來源于水埠頭的33 級青石板梯,該石板梯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是當年商客們棄舟登岸的地方,拾級而上便是“墟頂街”。“墟頂街”曾是江門市最早的商業和文化區,是江門的發源地,承載著江門600 年的發展歷史。
蓬江區整合原有的北街、倉后、堤東和白沙,成立了新的白沙街道,面積22.2 平方公里,包括54 個社區居委會和3 個經聯社,涵蓋了中心城區的28.3 萬常住人口。除“墟頂街”之外,新白沙街道還有許多體現歷史風貌的墟街,例如石灣直街、北街(新寧火車站)、長堤、白沙理學、常安步行街等,這些墟街承載了新老江門人的記憶,如今統稱為“三十三墟街”。
(一)建設背景
2015 年7 月3 日“三十三墟街”發展建設工作啟動暨“墟街文理——蓬江印象”采風活動在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前舉行,廣東三十三墟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這標志著蓬江區以新白沙街道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重點規劃建設長堤古今商貿街區、工業交通遺址街區、白沙文化民俗街區、潮江休閑古玩街區,著力打造成為展現商業文化、嶺南儒學文化和華僑文化精髓,集中記錄蓬江城區發展印記,集文化體驗、商貿旅游、生活休閑于一體,具有廣泛認知度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街區典范。
(二)開發現狀
時至2020 年,“三十三墟街”的規劃建設已初步完成,市區主干道路隨處可見“三十三墟街”的旅游標識牌。但江門市民對其認知度并不高,即使在“墟頂街”外圍的蓬江橋北立著“三十三墟街”的旅游指示牌,真正走進去參觀和了解的人并不多,從外地過來的游客更是少之甚少。這從側面反映“三十三墟街”的建設只達到了基本效果,沒有達到5年內將其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的歷史文化街區典范的愿景。
作為一名本土的旅游教育工作者,本人曾幾次到“墟頂街”參觀,也曾帶領學生到現場實地調查“墟頂街”及其周邊旅游資源分布情況,綜合分析出以下原因:
(一)網站上沒有專門的“三十三墟街”詞條。如果我們在網站上搜索“三十三墟街”,只有少量江門地方媒體2015 年啟動建設的新聞和微博的零星文字或圖片介紹,公眾想全面了解“三十三墟街”,需要自己從不同網頁提取和匯總信息。
(二)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搜索“三十三墟街”,指示的是“三十三墟街”的核心“墟頂街”所在地,這樣容易讓公眾誤會“墟頂街”就是“三十三墟街”。而我們經過閱讀各種資料,得知“三十三墟街”是包括:石灣直街、北街(新寧火車站)等老街的統稱,是一個大的集合體。
(三)“三十三墟街”核心區域“墟頂街”周邊和外圍道路狹窄,交通不便、停車困難,這些因素疊加會影響市民,特別是外地游客過來參觀的意愿。
(四)“三十三墟街”街區建設特色不足,串聯宣傳度不夠,未形成旅游吸引合力。“三十三墟街”的街區建設主要停留在更新維護上,沒有增添新的元素,形成新的、足夠的吸引力。“墟頂街”沒有與其他關聯街區進行有力的串聯宣傳,不少公眾誤以為“墟頂街”就是“三十三墟街”,而僅靠交通不便、停車困難的“墟頂街”難以形成吸引旅客,特別是外地游客的旅游吸引合力。
(一)政府重視、科學規劃,持續投入建設
江門市2015 年啟動“三十三墟街”發展建設工作,投入大量資金,還邀請了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提供技術支持,委托廣州中大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發展策劃規劃方案。就目前的建設情況和效果看,政府應繼續邀請專業人士進行科學規劃,持續投入建設,把“三十三墟街”真正建設成為在江門乃至廣東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街區。
(二)統籌“三十三墟街”相關資料,進行適當宣傳
1.政府可統籌編寫“三十三墟街”相關資料,統一口徑對外宣傳。如百度詞條和圖片、谷歌詞條和圖片等,統一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每一條街區的定位,以便公眾能獲得準確的、統一的、完整的信息。
2.政府編寫的宣傳和學習資料,可通過統一部署融入中小學課外教學活動中。如組織中小學生參觀陳白沙紀念館,學習陳白沙作品等,通過參觀學習、詩詞作品學習,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三十三墟街”的概念和種子。
(三)為“三十三墟街”增添新元素、改善周邊環境,打造兩三個網紅打卡點
國內有好多在保護古建筑基礎上開發商業街區的成功案例,遠的如成都遠洋太古里,近的有佛山禪城嶺南新天地、順德容桂漁人碼頭,這些街區結合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流行元素成功打造成了知名的網紅打卡點。白沙街有著廣東省乃至國內保全最完整且僑鄉特色最明顯的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600多年墟市港埠的繁榮歷史,通過適當增添新元素、改善其周邊環境,重點選取兩三處代表街區,打造不同主題、風貌的網紅打卡點,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四)舉辦參與性、互動性強的主題活動
1.通過江門日報或其他市級媒體、公眾號每年舉辦一次“為我憶,容我思,為我依,許我戀”主題攝影比賽,介紹“三十三墟街”的前世今生,同時通過各種公眾號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在推廣活動及投票過程中使更多公眾了解“三十三墟街”。
2.每年在陳白沙紀念館舉行一次“三十三墟街”的前世今生主題青少年詩詞比賽或書法比賽。詩詞比賽以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為主要考核內容,同時重點加入江門地區名人詩詞作品,如陳白沙作品、梁啟超作品等,書法比賽內容可自由發揮。通過詩詞比賽或書法比賽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三十三墟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