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四川 成都 611433)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藝術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很多企業面臨經營風險,越來越突出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從原則上來講,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即通過理想的制度,需要明確企業管理中的權、責、利,并能夠成為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這樣有效改變當前企業管理的發展現狀,并能也有利于企業能更好地加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
高職院校現在的招生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學校的辦學規模也越來越大,但生源質量低,競爭壓力大的現象仍然存在,很多職業院校實際錄取,覺得只要有人來讀書就很開心了。大多高職院校來自普通高中的新生,高考分數成績不理想,個別科目甚至出現了單招的學生,說單招就可以好的學校就不去復習了,更嚴重的是,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很差,因此這些在重點高校里很難碰到的問題,高職院校有很多這樣的問題,這給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相對其他專業來說遠還不止這些困難,還有其專業特殊性困難要面對。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很嚴格,新生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藝術修養,也就是說它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專業基礎和審美能力的生源;但大多數招進的學生沒有經過專門的專業基礎學習,更多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幾乎是“零”,這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增添了不少的難度。這很多個問題使得正常的教學計劃不能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完成,這樣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在這群“特殊的學生”中變得滯后,嚴重影響到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
很多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是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很多是在現在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所以面臨的問題特別突出,而且中國的設計教育至今還是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真正定型與成熟。因此作為一名未來的設計師,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做的不僅是將現有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案完善,更重要的是從藝術設計的起端開始,從中國藝術教育中追求改革,使藝術設計發展走上正常的軌道。就中國應試藝術教育而言,應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提高實踐能力,針對專業方向將學生培養成中國當代急需的藝術設計人才。我們正處在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制造業中心的轉移,面對“中國設計”時代的來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更應該重視設計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關鍵環節的構建,讓人才形成自主創新的思維,吸取中外藝術發展精華,使中國從世界又進一步成為兼有設計研發中心、等多功能的世界制造業基地。我們身于設計教育的嚴重滯后與制造產業發展迅速的矛盾與沖突之中,面對挑戰的這個世界,通過對這幾年來中國設計教育的回顧與反思,感受到了現代設計教育將是中國制造強國的原動力,只有真正建設中國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培養新的中國設計創新人才,積極參加的國際競爭賽,才能在這個國家實現中國制造產業的真正崛起。
藝術設計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在藝術管理企業中進行有效的設計管理,把設計作為一種管理方法,可以思考怎樣才能產生好的設計,也能從設計師定購一個好的設計,真正做一個成功的設計。而設計作為一種企業的資源,可以為企業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在藝術企業中,好的設計需要好的管理,但一個好的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是設計管理的是最好的成果,對于好的設計的追求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機會與挑戰往往是共存的,在市場需要大量文藝術管理專業人才,我們也會發現,按照我國的文化市場中需求的人才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在專業技能型人員,如動漫設計、后期制作、專業表演等類型的人才;二是負責項目運營的人員,如項目策劃、市場運作等;三是市場宣傳營銷類人員,如公共關系、宣傳營銷等;四是其他輔助性人員,比如藝人助理、文化公司行政人員等。這四類從業人員除了專業技能型人員以外,其他三類并沒有很多文化產業相關專業學生存在其中。當然這其中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開辦時間較短,畢業生較少的原因,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上述三類人員的市場需求并不一定需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來滿足。
在藝術管理企業很多經濟管理中的市場營銷和廣告專業的學生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同樣可以勝任,專業的可替代性非常強。就業市場來看,可以就近選擇一些技術好的相關人員,不一定要特別選擇專門學習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所以,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那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就業市場的時候就沒有比其他經濟管理或是人文社科類學生較為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