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前言:我國在動畫領域歷經了繁榮、低谷與復蘇,我國動畫最為高光的時期便是上個世紀利用傳統文化元素所創作出來的動畫作品,當時我國動畫制作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而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對于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動畫角色設計中,不僅讓角色變得更加鮮活和飽滿,而且還極具鮮明的東方特色,這也是外國人所無法模仿的。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在人類長期發展過程中,由于某種行為的積累形成了特定的習慣,而這也是每個地區人們所具有的獨特文化。中國的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華夏民族歷經長時間的發展與沉淀而形成的,而且對于每個領域當中的所有傳統元素都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1]。根據傳統文化的來源,可將其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工藝類元素。自古以來,我國染織工藝上都是非常發達的,并且還有部分工藝聞名世界,如云錦等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各種印染工藝當中,除了花紋類型很多以外,并且很多花紋形象也有著獨特的含義,體現了工藝人的想象力。(2)民風民俗類元素。我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風民俗,如剪紙便是傳統藝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主要體現了人們在生活中對于藝術的追求,從而發展成為風格獨特且多樣的藝術表達方式。(3)藝術類元素。對于我國人民來說,水墨畫和書法是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象征,在世界上也僅僅只有我國擁有,極具中國特色。
剪紙、皮影都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些主要是應用于生活中用以裝飾與美化之用,而在動畫角色上也得到了應用,動畫角色創造者通過吸收此類裝飾所具有的特點,完成對動畫角色造成的設計,例如動畫《大鬧天宮》中的玉帝、孫悟空等角色造型設計便是借助了傳統文化元素。傳統文化元素在角色造型上的使用還體現在了剪紙動畫片上。在剪紙工藝中造型相對來說非常簡單鮮明,除了將動畫角色的自然形態表現出來以外,還采用了寫意、聯想等抽象手法,如此則讓動畫在形象上擁有更加豐富的層次[2]。例如《葫蘆兄弟》,在對葫蘆娃的角色造型設計上便充分利用了剪紙藝術,這也是我國動畫具有鮮明東方特點的作品,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動畫有著明顯區別。從上述內容中能夠看出來,此種類型表現方式不是直接照搬,避免在表現上顯得過于生硬,而是通過參考繪畫技法,最大程度避免所創作出來的剪紙人物在造型上顯得太過單調。
從我國傳統在繪畫上的具體表現形式來看,所使用的表現手法種類眾多,在材料選擇上更是蔚為大觀。例如,在使用剪紙藝術時對于紙張的選擇,在傳統雕塑藝術對于木頭材料的選擇等等,通過合理選擇各種材料能夠使得動畫角色變得更加多彩與生動。如《小蝌蚪找媽媽》是上個世紀中我國最具代表性動畫作品,不僅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而且還是當下日本很多著名漫畫家的啟蒙作品,在該動畫作品中對角色形象所進行的設計是采用了水墨畫的形式,利用毛筆與墨汁將動畫中各個角色的形象充分表現出來。再如《曹沖稱象》,對于曹操的形象設計便是參考了木雕技法,使得曹操的形象變得更加具有典型的中華民族特色。此外,剪紙動畫主要是將剪紙與皮影兩者藝術形式充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僅擁有非常高的概括性,而且也沒有喪失表現力,如《漁童》等。
根據傳統文化中對于色彩的應用還包含了古代哲學內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五行”,而這也形成我國古代色彩的基本觀念,也被認為稱之為“五行色”觀念。對于動畫角色的設計者來說,通過利用此種色彩觀念能夠將角色本身不同的性格特點、屬性甚至心理都充分展現當出來,例如對于正面人物的刻畫通常會使用較為溫暖且鮮明的色彩,而在反面人物的刻畫上則主要是以灰冷、陰暗的色調為主[3]。例如,在動畫《大鬧天中》中,為了表現出孫悟空忠誠與勇敢使用了紅色,而在刻畫玉帝上則是使用的白色,以便彰顯出其本身的官僚性與奸詐的性格。由此能夠看出,通過使用不同類型的顏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人物性格充分展現出來。
總結:總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擁有眾多的元素,對于我國動畫事業的發展而言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促使動畫設計者通過合理應用各種傳統文化元素創作出優秀的動畫作品。在進行動畫創作中最為重要便是角色的設計,不僅要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元素,還應當跟隨時代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此才能夠促使我國動畫擁有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