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7)
分析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可以對現代學徒制制度規律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政府承擔著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的責任,近年來在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優化等具體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推動現代學徒制,有力促進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育體系的形成和完善,不斷暢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渠道,切實改善受教育者的全方位職業素養,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持續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這是政府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主要公共利益訴求。
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最主要目的是促進和完善自身人才建設。在該制度框架下,企業主體的利益訴求基本上表現為人才儲備、培訓體系和常態化創新等。首先,要為自身未來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增量支撐。企業需要積極介入到現代學徒制的構建中來,確保相關人才可以充分達到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其次,要為在職員工提供素質上的改善。職業院校可以憑借自身的教育資源,制定切實而完整的計劃,幫助在職員工全面提升其在行業最新的理論、技術、工藝、走向的認知深度和前瞻視角。最后,要為企業不間斷的創新提供制度性支持。職業院校擁有智庫優勢,且和行業運轉保持著動態化的聯系,具備著隨時洞悉行業理論革新和技術進步的能力,這些都是國內企業長久以來的創新短板。所以,企業需要時刻和職業院校保持聯系互動,以求為自身產品和服務尋求新的突破[1]。
1.強化職業教育認可度。現代學徒制作為當前比較熱門的培養模型類型,是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一種新的模式。相對于傳統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具有更多更顯著的內外部吸引力。
2.教學質量提升。校企配合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掘現代學徒制的內在價值,兩者協作制定課程并培訓包括在職教師和技術主管等為代表的核心員工,均會給彼此合作項目帶來無可估量的價值,而雙方的合作成果也有助于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3.契合勞動力市場需求趨勢。現階段,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已經進入新的階段,長久以來所形成陳舊人才培養模式很難順應當前宏觀形勢的改變。現階段,企業在延攬員工時,對于其知識、技能和個人素質方面有更加高的要求,依靠現代學徒制能夠突破共性化培養的不足,對照企業客觀需求提供針對性的人才[2]。
現代學徒制對于一些貧困學生而言是十分友好的制度。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結束中學學業后,還向往在不給家庭造成經濟壓力的前提下,尋求更進一步的學業深造。該項制度可以在幫助學徒切實改善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同時,給他們帶來更多更優的職業選擇、更美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學生積極投身于該項制度不僅是為了滿足其個人內部利益訴求,也能夠滿足其獲得更加良好的社會評價等外部利益訴求。盡管通過多年的發展,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得到了改善,然而學生們進入社會依然會遭到各式各樣的歧視,往往被認為其能力素質都遠遠差于普通教育的學生。社會評價的上升,同樣是學生們非常期待的。
在充分分析了學徒制下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的基礎上,怎樣進一步實現多方利益均衡,充分激發他們的內在積極性,協調處理好內在矛盾,從而達到多贏的局面,是目前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核心。
政府必須發揮自身的統領作用,科學合理的調動多方資源,同時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努力處理好學徒制推進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問題和不足。
現階段,“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思路已經形成了各方的共識。企業在制度中應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為具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學徒共同協商建立有效的互信機制,不斷改善自身從學徒培訓所取得綜合效益,這些才是這項制度能夠常態化開展下去的關鍵。為此,企業必須和學徒簽署科學的培養協議,找準培養方向,完善培訓計劃,并明確期限、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內容。
由于當前職業院校在自身教學專業的規劃上,未能有效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動態平衡,不能很好的跟隨甚至是引領產業的發展,造成畢業的學生難以無縫銜接走上企業的工作崗位。因此,職業院校不應繼續閉門造車,在努力改善自身辦學質量的前提下,必須緊盯行業企業的動態化發展,及時調整自身專業設置以求和行業產業形成充分的銜接,促使自身人才培養能夠堅持崗位導向,契合職業特性,使得自身提供的技術服務能夠確保企業滿意,不斷增強自身辦學的實效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