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涪江幼兒園,重慶 402660)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下的教育目標,禮儀教育作為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舉措,對于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而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幼兒進行教育的初始時期,對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將對幼兒的禮儀教育滲透其中,以便幼兒在教學活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由于幼兒身心發育還沒有健全,因而其思想道德意識以及行為意識還沒有形成,但是,通過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有助于對幼兒進行道德素養的培養,進而促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此,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可以從理論知識以及教學實踐兩方面入手展開對幼兒的禮儀教育,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提升其道德修養。
通過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有助于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改善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而實現對幼兒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例如,在進行禮儀小標兵的教學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安排幼兒輪流在幼兒園的門口充當禮儀人員以歡迎其他幼兒及其家長的到來,或是讓幼兒相互監督對方的行為,借助這種方式,既可以培養幼兒的責任感,也有助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需要將幼兒的行為習慣與其情感方面進行聯系,從而將禮儀教育融入于各種幼兒教學活動中,以實現對幼兒的禮儀教育[1]。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在全面了解幼兒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并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幼兒的禮儀教育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以便幼兒在舒適的學習氛圍下加強與他人的交流互動,進而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2]。例如,教師在選擇活動的材料時,應當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助于引發幼兒實踐的材料,如半成品材料、廢舊材料等,以促使幼兒對材料進行再創造。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即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的錯誤行為進行適當地指導,并引導幼兒多與其他幼兒進行互動,以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防止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爭搶的現象,進而為幼兒的禮儀教育營造良好的活動環境,促使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為了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學活動的展開必須是教師在結合幼兒興趣愛好以及意愿的前提下進行的,并以此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主題,以調動幼兒實踐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促使其自愿加入到活動中[3]。例如,在組織才藝表演的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在活動中滲透對幼兒的禮儀教育,可以鼓勵幼兒大膽地展示自己,幼兒可以表演任何才藝,如唱歌、跳舞、相聲等,然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幼兒對表演的幼兒進行投票,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維持活動的順利進行,并讓幼兒注意自己的行為。總之,借助這種方式,既調動了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幼兒的良好行為意識。
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摩擦與沖突,這實際上是幼兒自我心理與行為習慣發生碰撞的外在表現,當該情況發生時,幼兒教師應當理性應對,通過在全面了解事件發生的始末以及幼兒各自想法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調節,如講道理、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等,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以此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相關的禮儀元素,以消除雙方的矛盾,引導幼兒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關系[4]。例如,當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出現幼兒爭搶玩具的情況時,教師要及時上前進行調節,并引導幼兒去思考搶奪玩具的不良后果,如搶奪玩具浪費時間、破壞同學情誼以及雙方都玩不了等,同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教師可以讓幼兒輪流玩玩具,且玩的時間相同,這樣既可以讓幼兒每個人都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也有助于讓幼兒意識到玩玩具需要在遵守禮儀規范的前提下進行。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禮儀教育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將禮儀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以便幼兒在活動的參與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此,在實際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禮儀教學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以及強化對幼兒的禮儀引導等各種方法,以加強對幼兒的禮儀教育,提高其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