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楊尚昆故里管理處,重慶 潼南 402660)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博物館的一些功能正在逐漸變化著。目前,博物館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公共博物館的數量逐年增多,這對博物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賦予了博物館更多的使命。如何科學地開展博物館管理工作是當下博物館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保護好館內文物,積極傳播歷史文化,就要求博物館牢記初心和使命。
我國的博物館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多僅僅承擔著文物的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職能。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博物館也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展現出新氣象、新作為,讓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斷地增加、轉變以適應時代的變化。黨的十九大以來,創新精神成為新的時代內涵,在文化方向,讓“文物”活起來從而發揮其更大的價值也是創新性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博物館作為文物收藏及交流的主陣地,更應該肩負起文物轉型的重任,對“如何將文物的價值最大化”這個課題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探究【1】。
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館的運營形式也會進行適當的轉變,比如上海博物館開創的文創品牌從當年小小的柜臺發展成為如今“線上線下”雙運營的模式,并和許多的知名品牌聯名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創產品,“上博文創”充分地將實用價值與文物價值巧妙結合,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使得文物在大眾的眼里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的象征,這些聯名產品不單單激發了大眾對文物的興趣,還讓文物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上博文創”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故宮博物院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開發了一系列帝后文創產品,如《千里江山圖》藝術折扇等。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院還對文物的傳播形式結合計算機技術進行了深刻的革新,開發了一系列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代表的app。各個博物館利用其豐富的文物館藏,運用多樣化的形式,讓文物走進更多人的眼里,真正實現了讓文物從歷史中、從研究中走出來,并朝著人民大眾的心里走去,讓文物自己“開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文物的價值,使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及精湛的技藝得到廣泛的傳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當下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通過旅游放松心情、了解各種文化,文化和旅游不斷發生碰撞,相互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博物館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一直都是國內旅游的首選地,都說“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風俗文化就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在旅游熱與文化熱的思潮的指引下,博物館的游客人數大幅增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很大一部分游客會選擇參觀博物館,但是博物館和旅游景點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它并不是以“游玩”為主要目的地,博物館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收藏、展示文物、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及起著一定的教育意義,所以博物館的文物安全保護是十分重要的,對參觀的游客也必須做到嚴格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展廳內不宜大聲喧嘩、不能吃東西、不要用閃光燈拍照、不要胡亂觸碰等等。其次,博物館可以多和學校、單位等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其教育職能,開發以“研學旅行”為主的文化旅游模式,并且在參觀前告知游客應該尊重博物館本身的功能屬性。在中外交流方面,博物館也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2】。都說博物館是國外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客廳”,近幾年來,隨著世界各國交流的日益密切,博物館配合國家舉辦了很多重大大型活動,如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了“從越南國宮署遺址到上海絲綢之路”展,對“一帶一路”做出了很好的宣傳。當今時代背景下,國家博物館為各國國家的文明交流、互鑒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成為了中外交往的有利手段。
博物館除了是收藏文物、研究文物、展示文物和文化傳播的主陣地之一,還是傳播意識形態的主陣地【3】。目前博物館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弘揚紅色文化,為了讓我國紅色文化地得到更好的傳承,各地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相繼開館,革命老區的博物館,更是依據當地的紅色文化傳統,開展了一系列展覽。國家博物館就多次舉辦與黨和國家密切相關的主題展覽,如《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等等。通過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展覽,讓人民群眾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國民族復興的艱苦歷程,從而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培養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新時代,人民生活日新月異,博物館也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不斷進行著創新發展、承擔著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