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歌舞團,西藏 拉薩 850000)
前言: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地區,工布在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過去工布說的就是工布、原娘布總共兩個古族部所在區域,即今天的米林、林芝、工布江達三個縣。工布的特色體現在文化表象,是對區域文化的一種整體概括,比如工布靴、工布帽、工布裝。因為和外界而有著重山阻隔,所以形成了封閉環境,保存了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色。這種獨特的工布文化在當地廣泛流傳,甚至影響了當地的節日、宗教、生活、生產、衣食住行。
所謂的工布地區,說的是一個在當地以藏族為主體,并有著許多其他民族的地區,整個地區共有14 萬人口。這里的民族在相同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中,不僅誕生了屬于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構成了擁有共同特點的工布服飾文化。穩定的總體環境和宗教信仰讓工布文化、工布服飾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續與傳承。
除了墨脫縣,工布藏族在其余六縣總共有11 萬人口,也就是工布地區的藏族數量約為90%。工布地區藏族和其他地區藏族在習俗風情上大同小異。工布藏族和拉薩藏族在方言層面也沒有什么區別[1]。
西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就是工布地區。在封閉的地理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吐蕃不斷向北發展以后,工布地區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偏,所以漸漸地開始閉塞,難以和其他地區展開交流,當地的文化發展十分緩慢,很多古老文化因素因此得到了非常好的保留,并形成了屬于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
當地的工布藏族服飾,在形成與發展的時候,文化交流、勞動生產、自然條件帶來的影響十分顯著。因為有著不同的職業和不同的地理環境,故形成了不同服飾文化[2]。以地域角度來看,包括農業區和牧業區。以生活形式可以劃分城鎮與農村兩種類型。
可以說工布藏族非常愛美,對所有美麗的東西都表現出了喜好。悠久的歲月和歷史,讓工布藏族對美的追求進一步展現在其文化當中。尤其是寺廟當中的壁畫、佛像、雕梁更是有著繽紛絢麗的色彩。服飾、服裝以及各種裝飾品,更是在能工巧匠的慧手下,綻放了美學的魅力,讓人不得不稱贊。
在西藏地區,工布藏服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使用氆氌制作的無袖坎肩,這種坎肩有時會也會用猴皮或是熊皮制作。染成黑色或是褐色以后,在邊緣部位織上錦緞花邊。這種特色的服裝被當地人叫作谷休,是工布特有服飾。不論是當地的男女還是老少都愛這種服裝。很適合當地的特色環境。除此之外當地的工布帽也很特殊[3]。一般為圓筒形并在帽子的底部縫制綠色綢子,很配谷休。
因為當地環境非常特殊,所以工布服飾的縱向發展沒有過多的差異,基調變化非常小。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當地的服飾不僅有強烈的色彩對比,同時也有高度的和諧與統一,是工布服飾最大的特征。
門巴族在工布地區人口也很多,大約有5 萬之多。在宗教、文化、經濟、政治層面上和工布藏族聯系非常緊密,用了非常久的藏族錢幣、藏族日歷。當然門巴族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是漢藏語系緬語族門語支,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有著較大的方言差異,大多數人會說藏語。在當地,門巴族風俗近乎和藏族相同,當然自身特點也十分突出。不論是男女老少都喜歡喝酒與吸鼻煙,主食為蕎麥餅,吃奶渣、糌粑、酥油。當地人喜歡唱情歌、酒歌。因為常年和藏族共同生活,所以深受藏族影響。服飾近乎和藏族相同,也用到了氆氌這種材料,色彩艷麗、種類多樣。當然地區差異是比較突出的,如門隅地區男女穿藏族風格的赭色氆氌袍子,墨脫地區男女則穿棉麻白色長袍。
珞巴族基本集中在東起察隅西至門隅的珞瑜地區,只有3000 左右的人口在國內。所謂的珞巴其實是藏族人的稱呼,表示南方人的意思。在珞巴族有很多的部落。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按照民族意愿變成了珞巴族。珞巴族非常愛美,珞巴族衣著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使用了獸皮、植物纖維以及羊毛,用礦物、植物染料繪制美麗的圖案。因為常年狩獵的原因,男人通常帶著長刀,著無袖長衣,女性則小腿扎裹布。
結語:工布地區歷史悠久,多民族生態讓當地呈現出了特色的文明文化,其最突出的就是工布服飾文化。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的文化,一方面是當地民族愛好和平,喜歡勞作。另一方面則是地區封閉,沒有和其他地區的交流。工布文化,尤其是服飾文化展現的是與大自然共存,其對于我國民族文化、服飾文化的研究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