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柳萍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湘鋁學校,湖南 湘潭 411400)
新課程改革的落實要求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給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支持。在這一重要理念的指引下,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了創新變革的發展。尤其在新課程背景之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面臨著極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難度。語文作業的設計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鍛煉學生的多元化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落后的作業設計模式,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及學習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設置模式,并對作業的落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讓作業推動語文課堂教學全面進步。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語文作業設計通常會局限在重復及再現方面,設置作業的內容比較單一,絕大多數是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抄寫背誦和重復性的套用,既不具備有效的思維訓練價值,又不能滿足學生創新素質、人文素養、實踐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這在極大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空間,導致學生的語文素質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影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進步。因此,對作業進行合理設計與布置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有很多專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如果小學生能夠每日堅持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到期末時通常可以記住所學知識的90%左右,如果學生只是每日堅持聽課,不認真完成作業,到了期末時則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20%左右。很顯然,這兩個數據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也給予了師生深刻的啟發。
作業在學生的語文學習和進步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已經對語文教學和學生能力發展形成了限制,影響了作業在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生學習效能方面價值的發揮。為了轉變現狀,教師需要從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著手,改變學生不愿意主動完成作業的情況,調動學生對作業的興趣,讓學生在創新性的作業支持下拓展學習空間和鍛煉語文能力,扎實有效地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
語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面向所有學生,做到因材施教,這也給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和優化帶來了良好的指導與啟發。小學語文教師在優化作業時,要注重把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根本出發點,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多樣性,保證作業的分層優化設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選取的側重點也應有所差別。為了避免作業設計的難度過于統一,并讓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滿足,教師首先需要對作業難度進行分層設計,讓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得到滿足,促使學生在相應的層次獲得最優化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幾項作業,并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相應層次作業任務:掌握本課生字,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始末,并能夠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思考整篇文章是如何詮釋“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一主題的;思考自己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了哪些啟發?你今后會如何做?請完成一篇小短文。因為學生有自主選擇完成相應作業層次的機會,因而可以彰顯不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業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重復單調的作業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和厭倦情緒。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提高其科學性,把知識和技能都融入語文作業中,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其一,設計直觀性作業。直觀性作業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在強化學生形象思維的同時,能促進學生完成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例如,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觀賞校園風景,進而布置關于校園美景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和作文水平。其二,設計實踐性作業。語文課程本身就有鮮明的實踐特點,所以教師要推動學生語文實踐素質的發展,并將作業作為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分組收集資料,了解家鄉英雄人物的語文作業,在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再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畫一幅廬山瀑布圖的實踐性作業,促使學生在實踐創作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廬山的宏偉壯觀。
興趣是學生學習任何一門課程都不可缺少的內驅力。為了保證作業安排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要求,教師需要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設計作業的重中之重。其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體現出對學生作業設計權及選擇權的尊重,這一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也能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
例如,在教學完《掌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練習題,主要針對文章中的重要字詞,運用填空、造句、猜字謎等方法進行鞏固性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自主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創造的樂趣和語文學習的樂趣。其二,教師要設計新穎有趣的作業,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完成語文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作業設計有針對性。例如,在教學完《莫泊桑拜師》后,教師可以采用復述文章的形式,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情節,然后展開評比活動,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使作業形式更加新穎獨特,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簡而言之,作業設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藝術,它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也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有效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完善作業設計和評價機制,擴大語文學習空間。在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的同時,使用高效和高質量的語文作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幫助,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并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