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陜西省扶風縣第三小學,陜西 扶風 722200)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工具,提升閱讀能力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并從不同的角度制定不同的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閱讀能力的學習中,以達到強化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及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興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在對小學語文閱讀有著強烈的興趣時,才會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去,才會主動對文本中的內容及中心思想進行思考和分析,才能領略到文本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寫作用意,這樣文本內容所包含的教育意義才能夠得以凸顯。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行為引導,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行為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主動性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對學生的成長軌跡以及閱讀偏向性進行實時分析,在不同時期和場景選擇不同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結合不同多元化的引導方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參與意識。如教師可采取音樂輔助閱讀教學法以及小游戲輔助閱讀教學法,將學生帶入不同的閱讀情境中,使學生能夠全方位感受到文字和閱讀的獨特魅力,讓學生能對文本內容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和分析,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學生個體不同,對其閱讀能力的教學和培養方法也應當不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和培養應當結合小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對學生進行外部閱讀引導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對學生內在閱讀習慣的培養,將學生放在閱讀的主體地位,不能盲目的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閱讀訓練。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閱讀引導,在教學指導環節向學生推薦相應的閱讀篇目,將學生的課本閱讀以及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結合,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課本內容進行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內在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占有主體地位。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詞匯量、提高寫作能力以及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培養應以向學生傳授多元化的閱讀學習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作為基礎。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形成,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認真、流于形式、或者“走馬觀花”的閱讀情況出現。因此,應該及時發現學生不好的閱讀習慣,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改正,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進行深入思考,并且將自己所閱讀的東西進行累計運用到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閱讀的實效性。
在小學生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枯燥的文字閱讀興趣濃度不高,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不是非常容易,因此,在進行閱讀能力教學時,一定的閱讀能力輔助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科技不斷的發展下,如今課堂上也出現了許多的多媒體電子教學產品。教學內容在多媒體電子教學產品的幫助下變得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加便于學生理解,教學質量與效果也變得越來越顯著。在小學閱讀能力教學時,由于小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還不夠深刻貼切,對文字的領略能力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對閱讀學習的信心。運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將閱讀課本上的文字變成美妙的圖畫、動聽的聲音,更加直觀的詮釋文字的意義,全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能夠有更加生動的感受,讓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建立學生對閱讀能力培養的信心和興趣,讓閱讀能力教學能夠做到事半功倍。
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教學的目的,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通過閱讀不同的文本內容,以拓展學生的自我思維方式,讓學生對相同的事情持有自己的獨特觀點,而非一味盲從。在閱讀能力教學和培養過程中,除了要引導學生養成廣泛閱讀、深入理解的閱讀習慣之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對文本內容的不同觀點與理解,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與理解進行表述并且對其進行積極的討論和分析。對觀點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觀點稍欠缺的同學進行引導和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發散性思維,能夠獨立的對閱讀內容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進行獨立的分析思考,讓學生能夠形成自我意識,使其身心能夠得到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和培養,是一場重要、不可替代的持久戰,需要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體,采取不同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例如音樂、小游戲、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方法)進行正確、積極、有效的引導,及時發現并引導改正學生不好的閱讀方法,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對小學語文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并且養成內在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實效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得到充分發展。讓閱讀能力教學幫助學生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感受情感、感受自我,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形成自己獨特而正確的三觀,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形成良好的語文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