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遷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17)
在高職院校當中,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人才進行培養,必須要符合社會上對于這類人才的需求標準,才能夠發揮教育的作用,體現教育的價值。現如今,由于人們對汽車使用頻率的增加,使得汽車檢測與維修行業對于這類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也因此而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養要求。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不得不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技術含量上,汽車產品需要不斷增加其創造與革新性,需要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中,加入更具科技性的元素,將有利于提高汽車使用的動力性、安全性、操作性、適用性、舒適性和可靠性,為提高汽車消費者的汽車體驗感提供便利。在汽車中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還能夠減少污染,節能減排。不過從系統的組成結構來看,在使用電子技術設備之后,汽車原有的使用性能、系統工作原理、檢測維修方法將出現一定程度變化,對維修檢測人員的技術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只有提升高校專業教學質量,完善學生的技術能力,開展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的有效性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方面的教學,缺乏系統的指導,大都是借鑒以往的教學經驗,并未根據事實情況來進行完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想要培養這類人才,就必須要以理論課程為基礎,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還要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認識到實踐操作對學生們的重要性。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他們在展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的時候,給學生們實行的實踐操作教學,往往缺乏系統性的教學計劃支持,使得該專業的教學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特殊性,使得一些高職院校要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以此來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實訓機會。如果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完善,就會讓學生們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提升。當學生進入企業展開實踐之后,可能會存在學生們的實踐內容,與自己所學習的專業能力不夠符合,也就不能夠發揮校企合作的價值。因此,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們創造更加具備針對性和完善性的實踐機會。
當前很多院校汽車檢修和維護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沒有對目標進行明確,在實踐教學目標設定的過程中沒有準確定位汽車維修和檢測技術,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缺少正確的方向引導,教學目標不明確,對時代發展的特點沒有進行準確的把握,無法有機地將實現目標的設定與企業專業人才的需要、市場的發展與時代相結合,導致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的過程中相關學生的能力無法達到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汽車檢驗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實踐改革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很多院校的相關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不強,主要是一些專業學校畢業的研究生沒有在社會上實際進行鍛煉的經驗,缺乏在企業當中打拼和實踐的能力,并非復合型教師人才,教師實踐能力的缺乏,直接對該專業的教學實踐改革產生影響,無法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目前,開展的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主要集中在理論和實踐的教學,采取的主要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學手段更新緩慢,這就導致在汽車維修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有效提升,且教學資源有限,學生無法開闊視野,無法進行更廣泛的課程學習研究。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方面,學校缺乏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教師在應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課程信息化建設滯后,不利于汽車維修專業課程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發展。
高職院校在展開汽車檢測與維修教學的時候,應當結合社會時代對該方面人才的具體要求,為學生們創設更多豐富和具備針對性的實踐課堂教學內容。在對學生們展開實踐教學的時候,要以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核心,加強學生們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踐技能的提升,使學生們要掌握更多新型的汽車檢測和維修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們未來的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為社會上的人才需求做好準備。
想要實現對汽車檢測維修專業的教學改革,必須要提高該專業教師們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該專業的教師們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實際經驗,并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不斷地創造更加豐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此來加強對學生們專業技能的培養。只有老師們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推動專業課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和改革創新。
當前在進行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有汽車機電維修工、汽車維修檢驗工、車輛監測工等相關的對應工種。在院校開設實踐專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教學人才的培養方向進行明確,培養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讓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符合企業市場發展的人才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密切關注社會的發展需要依照社會的發展以及企業的需求,合理進行教學目標的明確,有效地對綜合型的專業人才進行培養。在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改革工作,加強工學結合,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需要對教學體系進行完善,與學科體系及職業行動體系相結合,合理的構建相關的特色課程體系,重視課程設計,合理的分配頂崗實習、實踐課、理論課的課時,充分地對專業對應的行業現狀進行調研,準確地對企業崗位的人才能力需求進行把握,并且與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相結合,合理地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保證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深入現場,讓理論與實踐集合,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第一,對于課程體系的設計思路與理念。對于新課程體系的建立可以分為:汽車機電維修崗位的主要課程有“汽車行駛與制動檢修”“汽車底盤檢修”“汽車發動機檢修”“汽車舒適與安全檢修”等。在汽車車身修復崗位中,“汽車涂裝技術”“車身整形技術”成為重要的理論基礎。總而言之,要將課程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進行設置課程時,也要注意崗位與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課程中要體現出開放性、實踐性以及職業性。
第二,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首先是校企合作開展課程的制定,制定一個較為明確的崗位能力標準,如果有條件,學生也可到企業里進行課程的學習;其次就是高職院校在專業的設置上要和企業相互交換意見,要經過合理的市場分析與預測,爭取吸引到企業專業人員的參與,還有就是對企業職業崗位與行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將企業的特色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讓校企合作進入到一個良性的發展循環當中,從而讓發展最大化;再次,職業院校對于本專業的教學要以汽車的維修與故障診斷為主,再加上汽車定損與車損技巧、汽車零件營銷、車身修復以及工程的機械運用等課程;最后,在學生畢業時,學生不僅有本校的畢業證,還能獲得汽車營銷師、二手車評估師以及汽車維修工等職業資格證,也會讓大學生獲得更好的就業保障。
在院校汽車維修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使用相關的教學手段,在院校進行汽車檢驗與維修實踐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摒棄原有的實訓驗證性實驗教學方式,對教師進行鼓勵,讓他們合理的創新教學手段,加快教學改革。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也是高層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在校內生產型實訓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加強互動,在講解知識操作演示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并且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以便通過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加強工學結合,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培養,深入的讓學生進入實踐的第一線。在院校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校企合作,利用工學交替等方式,聯合企業對人才進行培養,對企業人才的需求進行及時掌握,積極地調整自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在學生對接企業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在具體崗位當中對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利用,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出一套以工學交替、生產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為一體的立體化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相關行業的發展進行重視,加強交流,促進企業和院校之間的合作,在實際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將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還需要細化教學的內容在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操作技巧,對學生綜合性的培養帶來提供更大的幫助,為學生后期的上崗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院校一定要重視加強專業師資的配置,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的創新和質量,院校在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雙師型隊伍的打造,一定要讓實踐教學具有更好的師資。需要注意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使校內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企業進行聯合,加強專業化的培養,讓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保證教師具有很強的職業教育能力和專業水平。另外還需要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學平臺,在校內進行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外進行實習基地建設,鼓勵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師傅帶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業化的學習平臺,加強教師和企業員工之間的交流,做好優勢互補的工作,更好地在專業實踐改革的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為切實提升高職汽車維修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校要積極推動專業的信息化教學發展,提升汽車維修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要從未來的就業崗位實際要求出發,由職教專家提出資源建設方案,然后由行業專家(技術骨干)提供維修手冊與行業標準,再由教師以教學理念為指導,按照行業標準制作教學資源腳本,最后由IT專家、教師、學生合作把腳本內容制作成信息化資源庫項目內容,并經過行業專家(技術骨干)最終審核,以及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構建一個集教學資源即時更新共享、學生自主學習、數字評價測試、智能化學習診斷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資源庫,積極推動汽修專業的教學改革,創設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將工廠環境、設備與多媒體教室相融合,學生可以邊學習邊進行實踐操作。
總而言之,社會上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逐漸提升,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必須要不斷地給學生們創造更加豐富完善的教學體系,推動汽車檢測維修專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