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超
(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二幼兒園,河北 承德 067600)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多年來的教育現象,它隨著民辦教育的蓬勃興起,“應試教育”消極影響的強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并具有廣泛性。由于廣泛性和嚴重性,幼兒教育“小學化”成為了一種急功近利的錯誤教育傾向,對這一傾向我們必須及時糾正,然而更重要的是有效防止。
“小學化”不是空穴來潮。這其中有辦園人思想以盈利為目地。招生激烈競爭。家長望子成龍、社會評價偏頗等問題引來的現象,因此,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應當采取綜合的策略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近幾年來,隨著家長對早期教育關注程度的提高和競爭心態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增設識字、拼音、寫字、計算等課程,這種在幼兒園實施的“小學化”傾向的教學逐漸演變得越來越普遍,使幼兒園的教學形式、教育內容、一日生活以及課程結構都受到巨大影響并逐步開始駛離幼教教育。使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
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機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桑代克認為:游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練習律,受到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中國心理學家認為:游戲具有社會性;游戲是想象與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不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翻版;游戲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伴有愉悅體驗的活動。
既不是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而是幼兒園從大班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加一些幼小銜接的教學內容,包括參觀小學,了解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培養兒童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注意力等,從生理、心理上為兒童適應小學做好準備。
社會上許多小學有入學考試分班制度,建議教育行政部門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其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作用,加強宣傳,讓全社會都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的意義和宗旨,糾正錯誤認識,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入學考試制度,以此來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源頭之一。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為幼兒園園長提供學習機會,讓其深入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內容,領會《綱要》精神,轉變辦園理念,規范辦園行為。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發[2010]4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指出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建議幼兒園應配備充足的玩教具,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對于教師而言,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和研培。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規程》和《綱要》為指導,“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這些理念應始終貫穿在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中。因此,建議教育部門要嚴把入口關,健全幼兒教師準人制度,建議幼兒園要多為幼兒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多組織教研活動,多組織公開課,通過各項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髙,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是區別于小學教育,不是小學教育也不是小學附屬教育階段,也不是小學的打底教育,“為了讓孩子獲得上小學的基本能力而進行的幼兒園教育”的理論和說法是錯誤的。每一個幼兒的發展都是不同的。老師和家長都是孩子的鏡子,生活在“鏡子”里的我們應該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時時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視并模仿著我們,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教師要拋開師教幼學的狀態,而是以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幼兒的游戲生活里,以幼兒為本的思想,熱愛每一個幼兒,接納每一個幼兒,“教育來源于生活并始于生活”“游戲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去探索,從而促進其自身真正的發展。堅決杜絕學前教育小學化,堅決杜絕把孩子培養成機械化的小機器人,要鼓勵孩子的個性思維,爭取把每位孩子都培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有自己個性、特色的小玩童。在寬松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所以,學前教育應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的個性差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滲透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方面的認知,從小使幼兒受到人文熏陶。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培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綜合治理,幼兒小學化這一現象。促使學前教育的正確發展。總之,學前教育“小學化”對我們的孩子百害而無一利,不要偏離這一現象,目前還呈蔓延之勢,應有效及時的彌補制止。為了孩子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務必引起各級領導、幼兒教育工作者、幼兒家長的高度關注。
為了孩子,他們才是未來的主宰,請還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