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榮
(綏江縣圖書館,云南 昭通 657700)
在社會數字化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自媒體時代已悄然進入每一個家庭生活,許多人在家中“一部手機閱知天下事”,致使書籍走進生活,學習走進圖書館的理念在逐漸淡化,如何讓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營造積極良好的讀書氛圍是當下公共圖書館員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四個自信”,其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創新優化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環境。
舒適的閱讀環境能為閱讀者創造更好的閱讀心情。因此,公共圖書館優美和濃郁文化氣息的閱讀環境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圖書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需要思考爭取更多項目資金和設計理念裝點圖書館的閱讀環境。例如:在縣級圖書館內可以打造“特色書吧”,讓廣大讀者進入圖書館書吧后再可點一杯茶,捧一本書,享受雅致的閱讀時光;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相聚一處交流學習,分享閱讀的快樂,還可以組織沙龍、講座、誦讀等文化活動。書吧的打造,能夠更加多元化地滿足市民文化需求。
傳統文化是記載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流傳的文化瑰寶,經典詩詞是我國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的重要宣傳陣營,擔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和傳讀經典詩詞的責任。在公共圖書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是開展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活動。云南省綏江縣圖書館近年來就結合實際開展了以“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主題的經典詩詞誦讀活動,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少年兒童參與,通過活動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家長走進圖書館記憶經典、傳承文化。二是針對成人開展文化宣傳活動。公共圖書館可根據社會調查研究,查找社會人群中關注的熱點問題或家庭教育的困難和問題,通過積極培育社會正能量、宣傳好家風等形式,開展針對性的社會培訓和誦讀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解疑釋惑,云南省綏江縣圖書館聯合藝博家庭教育深圳分院盧秋羽院長,開展了“拾起經典·重振家風”的公益講座,針對孩子家庭教育方面和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開展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指出了好的家風相似之處都有父母注重孩子的閱讀,對優秀經典書籍的引導,讓孩子在書本中體會一些道理,學會一些禮儀。盧院長還建議家長如果還沒有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針對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弟子規》作為啟蒙書刊。同時,父母也要有意識的增加自己的讀書興趣,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做好心理、道德、知識、形象、能力這五項準備,摒棄一種壞習慣,養成一種好習慣都是一個不斷堅持和努力的一個過程。父母只有做好了孩子的榜樣,使其成為一種家庭文化底蘊,在家庭的熏陶下才能為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種穩定的價值觀。公共圖書館組織這樣的一些有意義的講座,既可以在社會領域傳播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為家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為宣傳圖書館、宣傳閱讀起到積極的作用。
如今,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化交流已廣泛融入人民生活。公共圖書館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利用好自媒體時代手機信息的優勢,開展微信線上線下親自閱讀,可以在一個月內堅持每天以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活動可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活動采用微信發送閱讀語音加文字、圖片打卡的方式,記錄小朋友每天的閱讀,再由專業老師做出點評,并在每天閱讀的小朋友中選出當天的“閱讀小明星”,線上活動結束后,再在組織被評選出的“閱讀小明星”開展線下比賽。這些線下活動可邀請當地知名節目主持人、普通話測評老師等有一定權威的人士擔任評委,評比出活動最終的優秀家庭。開展這樣的閱讀方式不拘禮于閱讀地點,利用手機微信這一現代信息交流平臺,既可以激發父母帶領孩子在家中培養家庭的閱讀氛圍,又可以鍛煉家長和孩子的普通話水平。
當前,由于不斷發展的信息接受方式,導致許多人群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到許多信息資源,閱讀書籍已經是許多人群逐漸淡忘的一件事情。傳統的圖書館由于受到我國封建社會時期藏書樓的影響,似乎只增加藏書量,而忽略了書籍的利用率和宣傳作用,沒有注重讀者的閱讀量和使用率。因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應該讓書籍“走出”圖書館,把書送到村(社區),送到群眾身邊去閱讀,進一步推動市民的閱讀意識,通過開展一些送圖書進村(社區)的 活動,提供現場借還書、現場閱覽、業務咨詢等服務。這樣,公共圖書館提升了宣傳力度后,才能吸引更多讀者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廣泛的提高全民閱讀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正在由傳統模式向新型模式轉變,只有一方面優化圖書館陣營的環境氛圍,另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工具多渠道的宣傳閱讀,實現服務模式多樣化、高效化、社會化、數字化的轉型,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閱讀、喜愛閱讀,最終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