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華 王春蕾
(招遠市實驗幼兒園,山東 招遠 2654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在幼兒園中游戲的重要性。課程游戲化是學前教育改革過程中的新趨勢,虞永平教授說過,所謂課程游戲化,不是用游戲去替代其他實施途徑,不是把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為游戲。課程游戲化是確保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同時又把游戲的理念、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區域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等。以前我們單純把五大領域作為幼兒園課程,存在學科割裂的問題,缺乏對各領域之間關系的整體性把握,幼兒難以獲得比較系統的、整體的知識經驗。
根據存在的問題以及上級的部署,我們進行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幼兒園博物課程、主題游戲活動等活動實踐與研究。首先,我們進行了各種園內園外的學習培訓,從各種學習培訓中,我們不斷深入了解課程游戲化,從認識到慢慢了解,游戲化的理念也滲透到了一日活動中,讓我對課程游戲化有了一些簡單的初識,針對課程游戲化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我們注重教師的理論學習,著手對全園教師進行了課程游戲化專題培訓,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指南》《綱要》等,做到有準備、有記錄、有研討。
一日活動安排表的改變包括時間的彈性安排以及活動內容的合理安排。彈性安排體現在除了餐點和午休時間,其他時間允許老師根據活動需要,靈活調配;活動時間的合理安排體現在縮短了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自主了間點時間,充分保障了區域活動和戶外活動的時間,保障了孩子們專門的游戲活動時間。
隨著游戲化的推進,我們給教師們組織和把握游戲更多的自主權,根據兒童在游戲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可以把游戲時間在30分鐘到2小時之間自由自主把控。比如,游戲預設時間60分鐘,孩子們今天的建構游戲是上節課的延續,節約了時間,我們就可以提前結束游戲,進行評價、欣賞、經驗總結,進行集體間點活動之后增加一個集體音樂欣賞之類的活動。
小班——喝水、排隊、離園、自理能力培養等游戲化
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育和培養,比如每天的喝水比賽,排隊的小火車找線,離園的“安檢程序”,疊衣服、穿鞋子、系紐扣、剝雞蛋、剝蝦等的兒歌游戲滲透,在感興趣的游戲中,幼兒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大班——自主點心游戲化
中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在不斷增強,在這一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優化了間點環節的管理與組織,讓幼兒學會在愉快、自主的氛圍下進行自主點心活動,既保證了幼兒的區域游戲時間不被打斷,也讓幼兒學會了自我服務。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活動開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自從開展了課程游戲化,環境創設已不再是強調“好看”這種主觀的看法,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工作,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重視他們的想法和創意,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并與之產生互動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在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方面都能產生隱性并且重要的影響。
比較之前的環境創設發生了幾點轉變:第一,所有低矮處的墻面都還給了孩子,孩子小精靈一樣的身影和墻面的作品、墻面的游戲真正產生了粘性和互動!第二,所有角落里的私語都成了老師眼里的“珍品”,老師們都發現了一個小簾子相隔、一個小私密空間的游戲價值是更高的!第三,所有的展示都是孩子的作品了!看起來老師模仿或者精細加工的東西在環境中突兀了、格格不入了!之前老師們會說,低矮處有那么多家具,作品沒有辦法再放低了,結果孩子們仰視了一年又一年……;之前,老師們還說孩子的作品亂糟糟的,放在環境創設視覺感很差……
結果,理念變了,辦法也有了,位置和創意背景對了,孩子的作品各個有了生命,不僅生動活化了環境,而且不乏美感呢!意為行之先,持續學習、提升老師的文化認知和教研深度,讓意識轉變持續推進教師的游戲化行為從是最重要的教研目標。
隨著教師對游戲化精神的感悟、理解和應用,我們對山東省省編教材的認知也發生了轉變。相比而言,我之前并沒有充分執行和應用的教材中大量篇幅的與主題相關聯的區域游戲,這時候居然被老師們重新另眼相看了!
另外,我們還認識到對于進行課程游戲化實驗剛剛4、5個月的年期老師們來說,只有具備了理解并執行省編教材才的能力才有可能引領“課程游戲化”和自主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和幼兒在游戲化過程里都是學習和成長者,都需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向前,沒有一蹴而就,更不能讓課程游戲化成為空中樓閣,那種因為游戲化時代而談“集體教學”色變的認知是缺乏客觀的,也是另一個誤區。
傳統的集體教學有長期傳統沿襲下來的科學性,比如相對時間較自由周期較長的自由游戲,集體教學在短時間內的學習、探索、提煉總結過程更加邏輯、系統和完整,集體教學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基礎,在幼兒成長中必不可少,二者相輔相成。當然,在集體活動中部分環節可以以游戲性的語言組織活動,可以以游戲的情境輔助教學,還可以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組織活動,在保留集體教學精華的同時增添游戲化的色彩。
結語:課程游戲化中的游戲不只是教授課程的手段,也應該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重新認識了游戲和課程的關系,不斷的在一日活動中將兩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也更好的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我們只有徹底轉變觀念,把游戲還給孩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