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北宋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法,既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數學潛能,又有利于構建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清楚的認識其重要教學意義,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指出了幾點教學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所自然形成的。所謂的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指的也就是全方面地給學生營造一個互動交流,在教師的指引下,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有充足的空間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解決學習問題的學習環境。小學數學的開放式教學目的在于改變灌輸式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探索。也是以素質教育為理 念和指導,注重學生思維開放的一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快樂的學習中充分吸收到知識。它涉及到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有教學環境等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開放式教學,我們教師需要遵循主體性、合作性、開放性、生活化等多項原則,有效促使學生自覺的、主動的去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實施和進一步深入,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有所轉變和提高,但是,礙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開放式教學法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和實施,但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沒有實現開放。開放式教學法要求樹立開放的教育觀念、對進行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開放,其目的是尊重學生的學情與想法,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落后,仍然以傳統思想觀念為主,很多教師都是打著課程改革的旗號搞傳統式的教學,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都是把學生的考試、升學列為首要目標,認為學生什么都不懂,需要老師教他們怎么想,怎么做。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上就無法放開學生的手腳,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開放式教學法失去原有的教學意義,教學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教學要求。
教學觀念決定著教學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就是要我們教師變傳統的“灌輸者、注入者”角色為新時代下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積極的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學會彎下腰來和學生交流溝通。教學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轉變思想,要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教師要對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用開放性思維加以理解,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要不斷地學習,善于總結各種教育教學方法之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中積極的與學生互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調動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去探索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積極的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教學思想,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開放式教學法,我們的教學效率就會不斷提高,學生就能有效的學習和發展。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遵循課本知識,把書本當成傳授知識的唯一工具,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材料是開放的載體,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將與學生有切身體驗的材料應用到開放的數學課堂,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課本中的知識雖然是準確的,但是其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只是一味的強調書本知識的強化,教師有必要通過課本之外知識的合理運用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實際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學習體積計算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測量杯子、桌子等的體積。這樣,注重開放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讓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數學,讓數學內容能夠通過生活得以開放,在提高了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強化了學生的認知,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開放式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利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與動手等活動,其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學中,開放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我們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開放式教學情景創設。開放式教學情景的創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注重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并與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聯系。其次,要注重運用變式教學以及合理運用多種開放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探究式、合作式、啟發式等諸多教學方法。這樣,做到有效落實、科學開展、運用,我們的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式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探索創新,使之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