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旭陽鎮北街幼兒園,四川 自貢 643100)
國際跳棋有著四千年的歷史,在棋子的設計上與中國圍棋相似,具有棋理深邃、規則明晰、名譜眾多、趣味盎然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國際跳棋的教學,不僅能夠開發兒童的智力,還能夠培養幼兒的意志與品性,更好促進兒童心理成長。本文主要以國際跳棋運動為基礎,探析如何通過開展國際跳棋運動教學,促進幼兒心理成長。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對潛意識做過論述,是人們未感知的系統,其中存儲著人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相關習慣,它們是經過長期持續地重復形成的[1]。潛意識有著創造性、可控性和能動性的特點,將國際跳棋運動引入到幼兒教學中,通過指導幼兒學習基本操作、參與訓練與比賽,可以讓幼兒有計劃和有組織地思考、推理和計算,逐步對幼兒潛意識產生影響,發現幼兒的思維能力。
國際跳棋的基本規則可以總結為有吃必吃、有多吃多、一次取凈、不能重跳、停底線、升王棋、不能自跳;雖然基本規則非常簡單,而且開始時對弈雙方的棋子都是兵,對弈路線都是斜線,但是經過思考與落子,以及一系列的計算之后,對規則熟悉、靈活思考、制定科學贏棋方案的一方,能夠在短時間內擊敗對方。教師可以在開始時教授幼兒跳棋的玩法,比如有兵的走法、兵的跳吃、兵的連跳、兵升王棋、王的走法、王的跳吃、王的連跳,然后讓幼兒根據基本玩法進行訓練和參與競賽。幼兒在訓練中需要持續不斷地思考、計算與設計走棋方案,思考如何更好地吃掉對方的棋子和牽制對方棋子,思考如何突圍和還擊,幼兒需要思考“這樣走能進行成功的還擊嗎”等問題。幼兒在訓練與參與比賽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回憶儲備在腦海中的招術,通過計算與權衡選擇最佳走法,并根據對方的走法檢驗走法,并在下一步進行修正。因此可以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訓練思維,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促進幼兒心理的成長。
國際跳棋運動作為一種運動比賽項目,通常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一項比賽,比賽過程中充滿了緊張、刺激、誘惑等,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會產生各類情緒,比如有喜悅、害怕、后悔,甚至憤怒等,每一種情緒都是心理的映照與反應,而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緒,作出理智的反應,才最有可能贏得比賽的勝利。要達到控制比賽情緒的目的,必須經過教師棋技的指導,必須經過持續訓練,這樣才能不斷磨礪幼兒的心性,發展與提升幼兒的自我控制力,從而更好地把持住自己,作出最正確的決定[2]。通過對這項運動項目的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健康成長,促進幼兒心理更加健康。
對于幼兒而言,他們具有天性活潑好動的特點,比較喜歡說話和樂于表現自己,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常常不能靜下下來,無法控制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一些弊端,會在不自然間傷害幼兒,通過指導幼兒國際象棋運動的技法,能夠間接發展幼兒的自控能力,促進其心理成長。比如在訓練或者比賽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心境,氣定,端坐,手放膝蓋”,以此作出正確的指導,讓幼兒注意保持。有的幼兒會感覺到非常累或者困倦,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心理學上的延時滿足理念,對幼兒說:“只要你們能夠坐得住3分鐘,我會給你們一個小禮物”,以此更好地訓練幼兒的自制力。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好參與訓練,作出正確決定。
國際跳棋運動作為一種運動項目,自然會有很多運動的規則,參與者需要遵循相關的運動規則,才能更好地參與這些運動項目,才能體會其中運動的精髓,汲取相關哲理和獲得相關感悟,以此培養自己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提高自身自信心[3]。在幼兒教學中引入國際跳棋運動,可以有效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原則,讓幼兒的情緒更加穩定,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困難,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解決問題,這樣可以發展幼兒的抗挫能力。
幼兒在參與這項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在規則的限定下遇到很多困難,比如:當幼兒在與同伴對弈中殘留在棋盤上的棋子,被對方封鎖,無子可動時;當所有的棋子都被對方所吃掉,自己無能為力時;當棋局進行到最后的時候沒有任何希望戰勝對手時。以上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有可能會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生活中遇到一些算術或者手工難題無法解決時,這時不需要哭泣,需要根據規定和具體情況從頭分析,以及請教同伴和老師,才能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在循序漸進中形成與提高抗挫能力,促進幼兒心理的更好成長。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國際跳棋運動與幼兒心理成長之間的聯系,解析如何通過在幼兒教學中融入國際跳棋教學,促進幼兒心理的成長。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國際跳棋運動的基本規則與相關玩法,運用各類資源指導幼兒,讓幼兒掌握規則與玩法之后參與訓練與競賽,通過棋技鍛煉發展幼兒思維能力、訓練準備發展幼兒自控能力、棋禮培養發展幼兒抗挫能力,通過多措并舉更好促進幼兒心理成長,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