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黨校,重慶 404000)
我國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了時代的新主題,設計了新時代背景下行政法治進程,強調憲法權利至高無上的地位,提出監察的重要性。在行政法之中,為多方面的行政法時提供了全新的發展進程和理念。因此,新時代背景下,行政法治需要貼合時代精神,對我國當下行政法治的特性和相關功能做出限定,為行政法治的內涵加入全新元素。
行政法治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其主要包含了行政、法、以及治理三方面的內容。行政主要是指社會實施公法形成的一個主體。秉持公益的目的,在特定的范圍內或者相應的監督之下,依據有關法規作出的行為。法,主要由兩個方面內容構成,分別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和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前者主要誕生于待議機構。據了解,在世界較多法治國家均采用了以上兩種法存在于行政治理工作中。治理需要從三個角度分開來看,首先是存在于行政過程之中的治理,這種治理與權利的發揮息息相關,對于相應的對象可以做出無傾向的決定;其次便是行政治理,主要是由非行政的主體借助法律對行政進行治理,治理的主要主體為行政機關。最后便是由行政主體作為主導的治理。
1.行政法治是社會現象
行政法治作為法治的主要構成,又是特定獨立的社會現象。行政法是法治之中具有動態性的憲法,而行政法由掩藏了雙重含義,分別是行政法具有自身質的規定性,與其他的事物以及法治現象完全不同,在法治的內容、形式以及規制等多方面都有自身特立獨行的方面。同時,在社會機制中還存在行政法治,作為社會系統中的重要構成,它需要與社會機制和社會系統緊密結合。曾經有學者認為行政法是當下法治社會的重要產物。
2.行政法治是文化現象
一般而言,行政法治常被人作為制度進行綜合考量,并將其作為國家管理的組成部分。行政法治是為了進一步實現當下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重點工具,也是當下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實力。曾有學者認為“管理主體對管理對象的這種影響是借助于行政法規范來實現的”,這種想法與現實十分貼合。由于國家的立法行為和政治行為共同作用形成了行政法,而行政法治又是當下國家、政府以及社會治理過程中需要依據的根本內容。但是,如果深入考量,行政法治存在于意識層面,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色彩,甚至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印象。可以看出,行政法治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化現象特點,使得我國在時代精神的剖析過程中有了理論依據。
3.行政法治是發展中的事物
站在辯證哲學的角度可以看出,行政法治是一種十分客觀的事物。行政法治所體現出的客觀性與其他事物并無二致,同樣是處于運動與變化之間。行政法治是動態的,需要跟隨不同的時代,才能最終呈現出相應的狀態和特點。時代的先后具有緊密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發展的基礎,而后者則是前者發展的延伸。實際上,行政法治在世界任何國家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經歷一段坎坷的進程。在對英國的行政法作評價的過程中,有學者認為“紅燈理論以控制為導向,更為保守;綠燈理論以自由或社會為導向,本質更注重效率性。兩種理論模式是伴隨著現代國家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行政法治作為周邊發展的動態事物,需要我們對其時代精神進行深入剖析。
1.時代精神是新精神
一般而言,在國家的法治體系之中基本存在行政法治,而這種法治同樣存在與社會治理機制當中。據了解,行政法治需要與當下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需要體現時代發展的脈搏,作為時代的產物。簡而言之,時代發展中呈現的不同特征都會使得行政法治精神不同。例如,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下,我國行政法強調的重點是強烈的管理精神。國家的法律均用以體現統治階級想法和意志,行政法位列其中,主要為了體現我國根本利益,是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我國用以鞏固國家專制地位的重要途徑之一。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行政法主要體現出一種契約的精神。而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不同,造就了新的精神。因此,我國開始進入全新的歷史時代,行政法治的精神既不能體現市場經濟時代格局,也無法體現計劃經濟格局,而是一種全新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局限于市場經濟的精神特質,還超脫了計劃經濟的精神特質。這種全新的精神需要借助時代的特征而形成。新時代不管在社會管理、政府行為還是國家管制方面都體現一種全新的風貌,行政法治的新精神就需要與社會的新風貌互相貼合。因此,對于行政法治中的時代精神需要建立于全新的考察平臺之上進行理解。構建全新的方法論,對行政法治的前一時代和后一時代進行有效區分,才能最終掌握其新時代下的精神含義。
2.契合時代節奏變化的精神
行政法與時代特征之間的貼合一般存在三種形式:首先是行政法與時代發展特征具有高契合性,這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主要體現于行政法可以與時代發展互相適應,與各方面元素穩定同行。有學者在分析行政法的過程中提出“時至 19 世紀,自由主義興起,人民無法忍受國家之監護和管制,要求國家之行政作用限制與保障公共安寧,并且應受法律之約束。私人、社會以及經濟事項,則由個人給予自由競爭原則進行。”其次則是行政法的發展先于時代的發展。法之中包含了多種技術手段和調控方式,但是已經超越了實時時代的發展進程。行政法的這種先行發展對于時代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對時代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最后則是法滯后于時代發展。當下時代的發展過快,而行政法的更新未曾跟上發展步伐。這種情況下,行政法對于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影響。作為法治的構成部分之一,行政法治也有著類似的三種情形,在以上三種情形之中,前兩種十分積極,契合當下時代發展結構,而最后一張則背道而馳。行政法之中新的時代精神需要與當下時代節奏互相貼合。作為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東西,與社會發展節奏互相契合,在歷史發展階段中才可相互適應。行政法治的發展引領著時代的更迭,為形成新的時代精神氣質而做出重要貢獻。
3.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具有充分能量
精神層面的東西都會被人認為是第二性的,而第一性和第二性之間的關系也是二者相互關注的重點。第一性的東西主要決定當下事物的發展,并決定第二性的下一步進程。站在另一角度可以看出,在第二性東西并非完全被動和消極,他們可以反過來對第二性的東西進行影響。深入探討可以看出,第二性的東西基本充滿能量。在本文討論的兩個元素之中,與行政法治的現實比較而言,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是第二性的。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具有十分充分的能量,對于行政法治的未來推動和社會治理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物質能量。同時,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并非僅僅浮于精神層面,其掩藏的物質力量也需要重點關注。本文之所以強調當下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也是需要從當下的某些側面出發,對于新時代下這種精神層面的能量轉換為物質能量的過程加以關注。
4.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主客觀統一
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是主客觀統一的。人們對于行政法治的個人認知造成了行政法治的精神要素。如同上述所言,它具有強烈的意識屬性。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它具有十分主觀的特點。由于行政法治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調控機制之中的物質因素都會對時代精神的形成造成一定影響,這種物質因素則體現了它的客觀性。任何國家都需要由一套制度、相應的調控方式和一定的規范來構成他們的行政法治,“行政法是關于行政權的授予、行使以及對行政權進行監控和對其后果予以補救的法律規范和原則”行政法治在與時代系統的互相切合過程之中需要包含一定的立法、執法、司法以及其他具體的調控行為。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無法脫離復雜的社會實踐單獨存在,也無法離開個人認知而存在。他作為一種含有正能量的時代精神,不能講主客觀簡單相加,而是由客觀決定主觀因素。本文所強調的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便是將這種主觀和客觀互相統一,并不能將二者分離。以上所講述的行政法治時代精神的四個方面的內涵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總結:目前,我國行政法的發展需要依靠國家層面的領導才能加以推動。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之下,需要即刻改變這種格局,通過研究行政法治的時代精神可以知道,行政法治的未來發展將會不斷完善,而它的完善也會讓社會共同體具有全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