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生態環境局,河北 承德 067000)
就目前在對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進行考察時,發現土壤污染治理明顯滯后于我國的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一方面來說土壤污染具有隱秘性、滯后性和累積性,這種特性較為特殊受到了現代人群的忽視。另一方面,我國政府部門在進行環境治理時,其注意力主要放在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中,所以在進行資源分配時,分配到土壤污染治理中的資源也就較為有限。并且不同于水污染治理和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所以在我國績效晉升的體制下,地方領導在進行環境的治理時,更加傾向于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更加容易獲得治理效果的項目中。
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系統性工程,無論是我國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污染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治理方案,但在進行任務設置時,非精準化的問題較為明顯。這種非精準性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我國,在開展制度建設時,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和方案都較為籠統,沒有形成完善且全面的管理體系。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民眾環境的保護意識以及污染狀況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在地方政府進行土壤污染治理方案的設計與應用時,想要保證其精準性,難度較大,需要結合不同地區的特殊性和一般性,開展因地制宜的調研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土壤污染治理的精準性。但由于部分地區的污染類型和污染物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治理時,手段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不同的污染物質還需要進行對應的規定,這樣才能保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更為順利。這樣的精準性要求無疑對我國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想要保證治理工作的精準性難度較大。
美國在進行土壤污染的治理時,主要選擇立法作為治理方案,通過建設《土壤和水資源保護法》《環境應對、賠償和責任綜合法案》來對土壤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這種治理體系不僅注重于土壤環境的治理,也十分注重于土壤污染和其他污染之間的關聯性,例如通過制定《清潔水法》《安全飲用水法》對水資源和飲用水的安全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同時在關于水資源的保護中也建立了相應的土壤污染管理立法,限制了農藥以及危險化學藥品的應用,從根源上遏制了土壤的污染惡化。
在進行管理體制的建設時,日本主要采取中央環境省與地方都道府縣知事分工協作的形式來對日本環境進行土壤污染治理,而不同的地方執行部門通過按照中央的制度進行各項治理操作,能夠保證執行部門獲得足夠的參考和依據,部分地區的都道府縣知事則按照當地的區域來實行相應的政策和法律設置。在這樣的環境保護體系中,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并非是主要的環境保護執行主體,這是由于環境保護治理工作中涉及到不同的機構、部門由地方的最高長官負責土壤的污染治理,通過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來達到最終的治理效果。
從根本上來說,土壤污染是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等污染類型的最終結果,所有的污染類型與土壤污染之間都具有重要的聯系,所以在我國的相關部門內部需要持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建設還需要針對大氣、水體和固體廢物等多要素來進行分析,針對其中的農業生產、城市規劃和技術標準進行進一步完善,通過建立對應的法律法規來使各項治理工作能夠更為協調,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助于預防各種可能發生的污染行為。
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涉及到的部門以及工作人員較多,所以需要進行有效的分工處理,實施土壤污染的治理體制變革,可以參考類似于日本的管理體制。由我國中央負責治理土壤環境和法律制定,地方行政首長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進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并且地方首長具有土壤污染區域的治理的決定權。同時在土壤治理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土壤的系統性,從源頭上解決土壤污染的可能性,這樣能夠有助于保證土壤的污染治理質量。
生態文明能夠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動力和指導,而生態文明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性與實踐性統一,一方面來說能夠幫助人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另一方面還能凝聚社會共識,激勵社會各界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這樣能夠有助于化解在污染治理過程中的各種阻力。所以基于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土壤污染治理,與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較高的協同性,能夠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價值論和方法論的指導,這樣能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