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安全生產綜合執法大隊,黑龍江 嫩江 161499)
屬地管理與綜合管理原則,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和體制,即對安全生產隱患進行地毯式、不留死角的管理,地方政府動用各方力量,采取綜合手段,達到預防和消除安全隱患的目的。但屬地管理權與綜合管理權相適應,從《安全生產法》來考查,僅限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來說,“屬地管理”與“綜合管理”的權限就不配套。監督管理的相關部門沒有在基層屬地設立相應的職能部門,基層政府沒有調度權,沒有開展行業安全檢查的綜合監管行政能力,存在著地方屬地的責任之大與綜合管理的權限之小這一現象,導致基層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與“綜合管理”二維矛盾。
目前,基層人民政府“安全監管任務與行政力量配置的矛盾突出”,存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權限小、執法隊伍建設不強等問題。其表現,一是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沒有專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編制;二是沒有專業人員對安全生產進行管理,就連企業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都沒有人力和專業技能發現的了;三是兼職人員力量相當薄弱,沒有集專業、執法等為一體的管理隊伍,隱患排查與治理不能有效開展,缺乏根除安全隱患的具體督查;四是基層上報的一些安全生產組織及隊伍僅限于文件和上級檢查,因沒有法律、人事、體制上的認可,權責不對等,只能名不屬實。
黨的“十五大”要求:“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目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許多工作仍無法可依;一些法律制度已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需要修改補充;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不斷地出現新情況、新問題,也需要不斷地總結、研究,制定新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基礎。沒有法律制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就不可能有序、有效開展。
市場經濟體制下,監督管理工作的本質是督促法律與制度的貫徹和執行,這是一項長期的、量大面廣的工作,其關鍵在于形成系統的、高效的的監督制約機制。傳統的傾巢出動、拉網式、地毯式的大檢查弊多利少:一是只查少部分企業,只查企業的少部分環節;二是重點企業不突出,重點問題不突出,重點部位不突出;三是只管一時,管不了長久;四是只解決表面問題,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源;五是企業疲于應付檢查,日常管理受到干擾;六是公務人員忙于檢查,深層次基礎工作受到影響;七是檢查人員業務不精,檢查流于形式。總之,這種監督管理方法消耗大、效率低、效果差,必須研究改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應立足于調動企業、各級政府、政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積極性,立足于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靠跑馬觀花是不行的。
違規行為和事故的查處,一方面要查出原因、總結教訓、堵塞漏洞,以利于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另一方面是要分清責任、懲處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達到懲前毖后的目的。這是監督管理的重要職責,也是有效的手段,是制約機制的重要一環。為此必須做到,調查細,原因準,措施實,責任清,懲處嚴。嚴防避實就虛,大事化小,敷衍了事。
總體上看,我國現階段職工和管理者素質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有較大差距,這是影響安全生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全民性的安全生產教育是安全生產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具體包括:
(1)全民安全常識和安全意識的普及教育;(2)職工安全生產崗位知識和技能教育;(3)職工安全生產法律制度和法制意識的教育;(4)經營者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和技能的教育;(5)經營者安全生產法律制度和守法意識的教育;(6)與安全生產關系重大的特殊崗位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教育;(7)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教育。
這一工作屬于服務的范疇。主要包括:(1)組織對涉及面較大的安全生產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并推廣;(2)總結、交流、推廣安全生產的新經驗、新辦法;(3)引進、推廣國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4)組織、引導企業與國際安全生產管理接軌。要從企業的需要和利益出發,以幫助、引導為主,不能強制,更不能從中牟取不正當利益。
在企業的生產安全監督過程中,一定要將安全監督管理認識上的偏差、體制的不完善、人員素養不高等問題有效解決,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加強政府屬地監督管理的權限,形成監督管理有效的體系和機制,不斷強化強化基層政府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責任主體地位,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和優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隊伍,通過切實可行的舉措,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水平和管理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