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0)
內控評價體系是指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和審查,來找出企業內部控制的不完善和缺陷,繼而根據這些不完善提出建設性意見,來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內部控制雖然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生機和活力,并且規范企業的運作,但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企業中執行時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阻礙,不能大力貫徹執行下去。這就需要內控評價體系發揮作用,來保證內部控制系統的完善,確保內部控制發揮在企業中的功能和作用,來完善企業的體制機構,促進企業的發展。
為了提高一個企業的運營速度和運營效率,企業專門開設的一個組織,但是不僅限于對于企業內部的監督。內部審計的實施能有效的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其是公開公正、客觀的。內部審計能夠提高一個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內部審計是為了能有效地防止作弊,如今,內部審計除了要防止作弊以外,還要對企業的增值服務承擔責任。內部審計是一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監督與評價的重要手段,所以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和內控評價的結合,可以提高一個企業的有效管理,促進企業制度的完善,減少企業的風險或者說能提供有效的防范風險的措施。
首先兩者的評價對象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只不過兩者對于內部控制的范圍各自有所側重。其次,內部控制評價滋生了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企業內控自評工作是內控審計的實施過程中的基礎。所以總的來說,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評價既有本質的區別又有相應的聯系。
首先兩者的范圍不同。內部控制的范圍直接決定著內部審計的質量、成本、效果和責任,決定著審計的可行性和可實施性。其次是兩者的性質不同。內控評價主要是指企業外部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是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的審計,是一種獨立的鑒證業務,獨立存在,不屬于公司或者企業范疇。內部控制評價是企業內部管理層、高層或者董事長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再是目的不同。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對企業或者公司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發表審計意見,保證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內控評價是董事長、管理層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的一種自我評價。最后兩者的評價依據不同。
內部審計和內控評價前面還有內部審計的計劃與內控風險的識別、內部審計的實施與內控風險認定、測試分析。在計劃階段,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重點都是風險的評估。內部控制包括的是對環境、風險、活動、監督、信息與溝通等五個部分。內部審計一般使用的是詢問、觀察、測試、追蹤、分析等方法。其實內控評價和內部審計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差異和區別。
內部審計在一個企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內控評價的重要環節,內部審計在為風險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促進了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面對所有的人員,幫助審計委員會提供風險報告,有了這些,所以內控評價和內部審計的結合才有了一定的可能和一定的效果。
從內控評價的過程來看,內部審計的范圍擴大了之后,為內控評價提供了更好的增值服務。風險是內部審計的出發點,符合管理層的需要、能緊密結合目標和對風險進行的適當的控制。內部控制是在公司的各個方面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在已經建立的機制上,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實現公司的目標。總的來說,風險是內控評價和內部審計的共同因素,兩者相互協同作用,都是為了增加企業的價值,增加企業的效益和效率。
在內部審計和內控評價的過程中,都是以風險管理理念為基礎。風險管理成為公司或者企業管理的關鍵所在,內部控制評價的重點應該是在對風險的確認以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評價結合起來,均需要各層級的治理層積極參與或者是公司或者企業的所有人員參與,通過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使內部審計人員不再僅僅是“獨立的問題發現者,而成為推動企業改革的使者”。從以前消極的“發現和評價”為主的內部審計活動轉化為積極的“防范和解決方案”的內部審計活動,從發現問題到防范和解決問題的轉變,從單純強調內部控制評價轉向積極關注利用各種方法來改善企業或者公司的業績。
根據上述可以看出,內部審計和內控評價的結合是可行且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內部審計的結合都是以風險為基礎,一個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的建設,能提高一個公司工作人員的素質,減少企業面臨的風險,最終增加企業的收益及效益。